1946年4月8日,王若飞等17人乘坐飞机,由重庆飞返延安。途中,因云浓雾大,迷失方向,于下午2时左右,在山西省兴县以南50公里处的黑茶山撞山焚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八”烈士殉难。
4月8日殉难的有中共中央委员,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和重庆谈判的中共代表之一王若飞;中共中央委员,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之一,新华通讯社和解放日报社社长秦邦宪;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3月14日才被营救出狱的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王若飞的舅父,著名的老教育家黄齐生,十八集团军参谋李少华;王若飞的随从副官魏万吉;秦邦宪的随从副官赵登俊;叶挺夫人李秀文;叶挺的女儿叶扬眉和儿子叶阿九;媬姆高琼;黄齐生的孙子,“鲁艺”音乐系教员黄晓庄;美军驾驶员兰奇上尉、瓦伊斯上士及机组人员迈欧、马尔丁等,共17人。
4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共中央沉痛宣布王若飞等不幸遇难的讣告。12日,新华社播发了烈士们的遇难经过。13日,由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林伯渠、彭德怀等26人组成的中共中央及延安各界治丧委员会成立。
4月11日,正在进行中的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特地宣布休会一天,并通令全边区下半旗三日、停止娱乐一个月志哀。惊悉噩耗,延安震惊,中外震动。悲痛沉重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延安。全国各解放区党、政、军、民,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以及国民党内的友好人士,纷纷向中共中央发出唁电,表示沉痛的哀悼。
4月15日,中共中央召集党与非党干部2000多人举行悼念活动。刘少奇、朱德、林伯渠等人在会上讲了话,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
4月18日和19日,殉难烈士的遗体和美机机组人员的遗体,分两批由飞机运送到延安。烈士遗体由晋绥边区护灵专员谭政文专程护送。19日上午10时,美机机组人员4人的遗体用飞机运往重庆。
4月19日上午11时,延安各界3万余人在东关飞机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和公祭大会。朱德、刘少奇主祭,林伯渠、贺龙等陪祭。康生恭读了中共中央的祭文。公祭完毕,林伯渠报告了烈士们的生平事迹。朱德和各界代表张云逸等先后致词。12时5分,套裹着红色毡呢的烈士灵柩开始移出灵堂。朱德、刘少奇等亲随执绋,送灵下葬。烈士陵园就选择在飞机场北侧。
中共中央为“四八”烈士敬献挽联:“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丧砥柱;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
八路军总部敬挽:“和平的使者,抗日的英雄,工人的领袖,先进的教育家,哭你们,更哭国家民族的不幸;恶劣的气候,浓密的云雾,迷路的飞机,万恶的黑茶山,恨这些,尤恨法西斯特务的猖獗”。
毛泽东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朱德题词:“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
刘少奇题词:“把给予我们伟大死者的悲痛变为积极的力量来巩固和平争取民主”。
周恩来题词:“黑茶山顶,延安河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任弼时题词:“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
彭德怀题词:“为中国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永远是光荣的!”
林伯渠题词:“革命事业未竞全功,岂得安心含奖去,协议实施正需努力,那堪奇祸自天来”。
“四八”烈士陵园,背倚黑龙山,面临延河水。每年4月8日,延安民众都自发地在此举行悼念活动,以哀悼这些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革命先烈。
1947年3月,国民党部队进犯延安后,对陵园进行了严重破坏。1948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即拨款修复了烈士陵园。
1957年春,中共中央决定从全国党员的党费中拨出100多万元,重建延安“四八”烈士陵园。陵园新址位于王家坪北侧的宽阔川道里,东依山,西临水。陵园占地面66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为纪念塔、纪念亭、纪念堂、陵墓台和辅助陈列室。陵园内栽植着松柏等常青树和各种花卉。规模宏伟,庄严肃穆,朴素大方。陵园于1959年9月落成。陵园内除安葬王若飞等“四八”烈士遗骨外,还先后将中共中央委员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张浩、中共中央委员八路军一二○师政委关向应、《解放日报》总编辑杨松、中央西北局秘书长任作民、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朱宝庭、行政学院副院长王凌波、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鲁佛民、我党著名的地下党员毛培春,以及靳道松、郑耀南、杨森、韩宝善、张思德等烈士的遗骨迁葬于此。
1959年陵园落成后,邓小平、董必武、叶剑英、陈毅、李富春、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瞻仰陵园,悼念先烈。
1969年初,“四八”烈士陵园被迁移到延安城北的李家坬。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多次拨款,维修了“四八”烈士陵园。目前,陵园的大规模维修正在进行之中。
延安“四八”烈士陵园,为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现由延安市民政局设陵园管理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