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
一、淮宁湾夺枪与红军西北先锋队的建立


    (一)淮宁湾夺枪
    1932年1月,中共延川区委改为延川县委,书记曹必明,组织委员高明德,宣传委员呼世耀,交通委员罗成德,秘书梁乃斌。中共延川县委成立后,根据中共陕北特委指示,积极进行组建革命武装的斗争。
    早在1931年1月,共青团员、延川学生高朗亭就前往榆林城,与共青团陕北特委取得联系。在中共陕北特委书记赵伯平等人的支持下,高朗亭开始进行创建革命武装的尝试。赵伯平在《中共陕北特委领导陕北人民革命斗争概述》一文中回忆说:“1930年12月12日后,延川县共青团员高朗亭到榆林向特委请示工作。高向常应黎汇报说,延川县折家坪有个反动民团,他想夺取民团的枪,建立革命武装。常说要高朗亭等些日子,见到刘志丹、谢子长后再决定行动。常并向我汇报了这一情况,我说应当找高朗亭详细了解一下情况,再做决定。常去找高时,谁知高竟负气走了,特委觉得这是件大事,立即召开常委会进行研究。后通过延川县委,派刘善忠帮助高计划此事。”①高朗亭在《陕北红军游击队的创建和发展见闻》一文中写道:“刘善忠接受陕北特委书记赵伯平的指示,于1931年1月中旬,在延川县文安驿曹必明家与我会晤。原设想夺取郭驿沟地主民团的枪,因该民团调进延川县城集训而未成。于是共产党员刘善忠和我两人自己筹款买得两支手枪。我们又联合共产党员王保民、田汝霖和在安定(今子长)县瓦窑堡开过饭馆的杨秉权(非党的革命群众)等同志,就秘密带着这两支手枪来自卫,在横山、绥德、清涧、吴堡、延川、子长、延安、米脂等县农村进行秘密联络。”②
    在中共延川区委的领导下,经过刘善忠、高朗亭等人的秘密活动,在横山、绥德、清涧、米脂、吴堡、安定、延川等县建立了18个秘密联络站、点和数十个秘密农民协会,在延川县上田家村设立联络总站,称为五号联络站,田得雨任总站站长。
    1932年2月底,刘善忠和高朗亭等向中共延川县委汇报了一年来的准备工作情况。延川县委决定,可以伺机发动起义,组建红军游击队,并责成刘善忠、高朗亭负责。高朗亭回忆说:“我们即在安定县井尔湾联络站作准备。王保民执笔以北平某大学生名义给清涧县淮宁湾民团团总邱树楷写了一封信,我们到距淮宁湾五华里的沐沟峪联络站。在康自威的协同下,进一步了解到雷珠山寨的近况,知道邱树楷团总不在山寨,最后决定了行动时间,按行动方案作了演习。”③
    3月12日,刘善忠、高朗亭、杨秉权、高文清以慰问团丁为名,进入清涧县淮宁湾雷珠山寨子④,机智地缴获了邱树楷民团的六支步枪。淮宁湾夺枪胜利后,刘善忠、高朗亭等连夜返回延川。3月13日,在延川县上田家村,中共延川县委书记曹必明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延川游击队,刘善忠任队长,高朗亭任政委。中共延川县委抽调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杨森茂、高中岳、刘益三、杨桐、高列熊、高文俊等人和霍德胜、高向山、高明有、张红、师成录、呼老四、康作桂等青壮年群众,加入延川游击队。
    (二)组建红军西北先锋队
    延川游击队成立后,广泛活动于延川、延长、清涧、绥德、安定等县,打土豪,分粮食,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游击队在绥德留仙嘴,将大土豪白登高的契约账簿一举焚烧,并筹得银元2400多块。游击队利用其中部分款项,买到一支冲锋枪、一支步枪和子弹1000余发,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1932年4月18日拂晓,延川游击队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突袭延川县永坪镇民团,俘获了永坪区长兼民团团总刘广汉,焚烧了永坪区公所的税捐档案,并缴获步枪17支。随后,中共延川县委和延川游击队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刘善忠任司令员,高朗亭任政委,杨作栋任参谋长,刘益三任经理处长。西北先锋队下辖三个中队,第一中队中队长杨秉权,第二中队中队长党克明,第三中队中队长康作桂。当时,西北先锋队共有70余人,有长短枪30余支。
    红军西北先锋队成立后,利用永坪镇延川县立第三高级小学的油印机刻印了《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成立宣言》《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告农民书》《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简明军律》等各200多份,在永坪镇上广泛张贴。西北先锋队还在永坪镇张贴了宣布没收基督教会牧师吕仙笙和高利贷经营者刘光明财产的布告,并宣布永坪全区民众免交捐税。
    当天傍晚,正当西北先锋队准备撤离永坪镇时,突然遭到来自安定县瓦窑堡镇驻军骑兵团两个连的袭击。西北先锋队猝不及防,队伍被冲散。随后,刘善忠、高朗亭等先后来到距永坪镇15华里的姐姐圪堆山,在山顶的真武庙里休息,并集合被打散的队伍。至4月22日下午,西北先锋队除一名受伤被俘的骨干队员杨桐(后牺牲)未到外,其余队员全部集合于姐姐圪堆山,并增加了3名新战士。
    4月底起,刘善忠和高朗亭各带一部分指战员,分别向绥德、清涧和延安、延川一带开展游击活动。
    5月20日晚,混进西北先锋队的哥老会骨干董凤清等在延川东北的华家坬暗杀了刘善忠,并随即逃跑投敌。第二天晚上,高朗亭被先锋队指战员公推为司令员兼政委。
    6月初,西北先锋队在延长县安沟镇一带与高岗、党益三带领的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一部会合。西北先锋队和第五支队一部曾一度合编,准备前往陕甘边界地区投奔刘志丹。后因高朗亭伤势难以痊愈,无法远行,遂与高岗、党益三等分手。6月下旬,西北先锋队回到延川、清涧、安定一带的游击根据地。此时,部队实力严重受损,仅有十几个人和十几支枪。
    7月中旬,在延安城南红寺村养伤痊愈的高朗亭回到延川,重新归队。7月26日晚,在上田家川五号联络总站,高朗亭在站长田得雨、一中队中队长杨秉权和高文秀、田汝霖、高元亮、田沛霖等先锋队指战员的协助下,对一批阴谋叛变投敌的坏分子进行了处理,处决了为首谋叛的先锋队参谋长杨文栋和高文清,开除了几名胁从谋叛的动摇分子。
    此后,西北先锋队一些失散的指战员陆续归队。经过思想教育和组织整顿,西北先锋队迅速恢复了战斗力,部队内部也出现了团结稳定的新局面。9月25日,高朗亭在米脂县镇子湾联络站见到了中共陕北特委书记赵伯平、宣传委员马明方、秘书长崔逢运。高朗亭汇报了延川游击队和西北先锋队组建以来的情况。经赵伯平和马明方批准,高朗亭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10月1日,中共陕北特委做出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九支队”,任命高朗亭为九支队队长,艾龙飞为政委,张承忠、王保民为经济员。关于为什么命名为“陕甘游击队第九支队”,陕北代表团在1932年12月13日给中共陕西省委的第三号报告中解释说:“因我们知道陕甘共有八个支队。”⑤陕北特委确定了九支队今后的具体工作:“甲、九支队目前的政治任务(解除豪绅地主的武装,武装工农劳苦群众,彻底执行土地革命,并创造陕北新苏区……);乙、发动群众的抗粮抗款抗租税的斗争,在斗争中扩大游击队,坚决克服离开群众的单纯的军事行动和代替群众斗争的倾向;丙、在未发动以前先做一短期的准备工作(军事技术上的准备,群众中的宣传鼓励和组织工作,特委给派军事上政治上强的干部);丁、收缴某团绅枪械后,即打红旗公开行动;戊、与第八支队发生密切关系与配合,并给八支队负购子弹药品的任务。”⑥九支队组建后,陕北特委将其活动范围划定在延川、安定、绥德、清涧、延安、延长等县,并指定延川县上田家川村的五号联络站为陕北特委与红九支队的联络点。陕北特委派共产党员马万里、贺吉祥、栾新春、高庆恩、杜修植等十余人参加红九支队,由马万里任红九支队委员会书记,高朗亭、艾龙飞、张承忠、景乐礼、王保民为委员。
    1932年10月20日,中共陕北特委和延川县委在延川县高家圪垯召开群众大会。陕北特委巡视员毕维周代表特委宣布,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九支队正式成立,并颁发了队旗和关防。毕维周还代表特委,“命令红九支队积极筹款,寻机打击敌人,壮大自己,巩固扩大游击根据地,组织群众进行斗争”⑦。
    红九支队组建后,在延川、清涧、绥德、安定、延长广泛开展游击活动,宣传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政策,打击土豪劣绅和收税、收款的官吏。同年12月9日,红九支队在清涧县高杰村抓获大地主白明杨,筹到银元3400块,羊毛衣100多套,蓝、黑布各15匹。次年1月,红九支队将其中的2000块银元上缴陕北特委作为活动经费。此后,红九支队又相继缴获了地方反动民团和土匪武器10余件,进一步壮大了队伍。
    1933年2月9日,是农历元宵节。红九支队在获得安定县长刘述明将由安定县城⑧前往瓦窑堡的情报后,在栾家坪秀延河桥东侧秘密设伏。当天上午10时左右,当刘述明带着两个护兵,骑马走上桥头后,被强世清击毙。两个护兵一个骑着县长的马逃跑了,一个被俘缴械。随后,强世清等将红九支队的布告张贴在大路旁和栾家坪村显眼的地方,迅速撤离。国民党安定县县长被红九支队击毙的消息传开后,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1933年4月下旬,中共陕北特委决定将红九支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强世清任支队长,李成荣任政委。
    刘善忠、高朗亭等在淮宁湾夺枪后先后组建的延川游击队和红军西北先锋队,是陕北地区最早建立的革命武装,在陕北红军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建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326页。
    ②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470—471页。
    ③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471页。
    ④  今属子洲县。
    ⑤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112页。
    ⑥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112页。
    ⑦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476页。 
    ⑧  今为子长县安定镇。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