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
一、神府苏区的第一次反“围剿”斗争


    神府地区红军游击队的不断发展和红色区域的日益扩大,引起了陕北军阀井岳秀和国民党地方当局的极大恐慌与不安。从1934年9月至11月,井岳秀调动所属第八十六师二五八旅对神府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军事“围剿”。第二五八旅旅长刘润民以两个团的兵力,部署在神府苏区的边缘石窑上、瓦罗、沙峁镇、新寨子、万户峪等地进行“围剿”,而以高锡庚、杨相枝两个营的兵力,进入苏区腹地进行“追剿”。
    中共神木县委和刚刚成立的神木县革命委员会一面号召苏区广大群众实行坚壁清野,一面调动红三团甩开敌人,北上府谷境内,实行外线作战。
    10月初,红三团突破国民党军两个营的包围圈,直插府谷北区,与红七支队会合。这时,红七支队已开辟了南到府谷孤山,北至麻镇、庙沟门,西到新民镇,东临府谷县城的一块苏区。红三团与红七支队会合后,决定直捣府谷北区的重要集镇哈拉寨,以解决部队越冬的军需问题。哈拉寨地处内蒙古与陕西交界处,商业发达,店铺很多,有数百户人家。红三团和红七支队进攻哈拉寨的战斗获得完全胜利。王兆相回忆说:“在哈拉寨,我们消灭了一个反动民团,捣毁了区公所,镇压了一个国民党区长①,还把几户大地主、大豪绅的粮食、衣物等浮财分给贫苦群众,同时给红三团筹集了一批过冬衣物和白洋。”②
    红三团和红七支队联合进攻打开哈拉寨后,刘润民急忙调动高锡庚营和杨相枝营北上府谷北区,企图堵击红军。红三团团长王兆相和政委杨文谟等当机决定,留下红七支队在当地坚持斗争,红三团则南返神木。红三团迂回穿插,巧妙地在两个营之间插回神木南区,直奔佳县北部地区。
    11月下旬,红三团接到万户峪地下党组织送来的密信,说打入驻万户峪国民党军张孝先连担任文书的地下党员张德超,联络了十几个人准备起义,要红三团前去接应。在红三团的策应下,张德超带着吴子明、薛荣祥、姜安雄、高育才等13人发动起义,脱离了张孝先连,加入红三团。红三团随后在陈家坪为张德超等起义战士举行了欢迎大会。
    张德超等宣布起义,引起国民党军的极大震撼。加之参加“围剿”苏区的国民党军士气低落,被红三团拖得筋疲力尽,军心不稳,遂不得不在11月底结束了“围剿”。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红三团和红七支队密切配合,主动出击,攻开了哈拉寨。在中共神木县委的领导下,红三团利用熟悉地形,又有苏区广大群众大力支持的有利条件,同“围剿”之敌巧妙周旋,并不断给国民党军和地方民团、土豪劣绅以严厉打击,最终取得了神府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随着神府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神木县苏维埃政府于1934年11月7日正式成立。到1935年初,神府苏区已扩展到府谷县城以北、大岔黄甫以南,南面延伸到佳县通镇以北,西面发展到今榆林市榆阳区的建安堡以东,东面隔黄河与山西兴县的3个中共秘密区委连接的4000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苏区的人口总数达到14万人。其中神木县的13个区,有6个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其余7个区为游击区,并建立有中共秘密区委。府谷县在七个区建立了中共区委和苏维埃政权。中共神木县委还在黄河东岸的山西兴县西部地区组建了三个秘密区委。关于这三个秘密区委的组建,王道三在《神府在山西兴县建立的区委》一文中回忆说:“1935年上半年,神府党组织派了部分党员在山西兴县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起三个秘密区委。这三个秘密区委分别以赵家坪、紫金山、康宁镇为活动中心。赵家坪区委的负责人是贺开山和贺七十;康宁镇区委的负责人是贺万胜;紫金山区委的负责人记不清是谁。三个区委都是以秘密的方式开展工作,没有建立起政权机构。”③
    到1935年春,神府苏区共有共产党员2000多名,共青团员1000多名。在战斗中不断壮大的红三团已发展到300多人,200多支枪。红七支队、红十一支队和新组建的三支队也发展到100多人。
    在中共陕北特委和神府地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神府苏区军民顽强不息,始终坚持开展武装斗争,使神府苏区不断巩固和发展。
    ①  应为联保主任赵智。
    ②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中共榆林地委党史办公室、中共神水县委党史办公室编:《神府革命根据地》,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第158页。
    ③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中共榆林地委党史办公室、中共神木县委党史办公室编:《神府革命根据地》,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第335页。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