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
二、粉碎国民党当局的第二次“围剿”


    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后,领导与指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第二次反“围剿”的斗争。
    西北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首先在南梁地区展开。1935年2月,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进占老爷岭、元城子、六寸原一线,红四十二师在游击队、赤卫军的配合下,奋勇抗击,先后进行了悦乐田崾岘、六寸原战斗,不断消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赤卫军总指挥朱志清、副总指挥梅生贵指挥二路游击区各游击队、赤卫军也四处出击,不断袭扰敌军。
    六寸原战斗后,根据西北军委的命令,张秀山带领红四十二师第三团和西北抗日义勇军开赴陕北。4月上旬,习仲勋召集会议,分析了南梁地区的反“围剿”斗争形势,认为国民党军将对南梁地区进行更大规模的“围剿”。为避免遭受损失,在与敌军周旋数日后,习仲勋带领党政机关和保卫队100余人前往甘泉县洛河川一带。4月14日,马鸿宾部占领南梁地区的二将川、梨园堡和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驻地寨子湾。
    与此同时,陕北地区的反“围剿”斗争不断取得胜利。在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的领导与指挥下,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先后取得了保安县白豹镇战斗和横山县寺儿沟战斗的胜利,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取得了清涧县阎王砭战斗和延川县贺家湾战斗的胜利,给“围剿”根据地的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
    5月1日,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主力和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主力在白庙岔会师,组成主力兵团。5月4日,西北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成立后,统一指挥两军作战。
    5月7日,西北红军主力兵团首战安定县吴家寨子,歼灭国民党军第八十四师李少堂团的一个营,击毙营长郭子丰,俘敌450余名,缴获各种枪支500余支。战斗结束后,为了瓦解敌人,对被俘官兵进行了宣传教育,对有技术的机枪射手和医生,也做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争取留下使用。随后,各部队进至玉家湾一带休整,召开了军民祝捷大会。西北工委委员崔田夫、马明方、张秀山、郭洪涛前来参加,刘志丹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5月9日,刘志丹率西北红军主力兵团在清涧县城与安定县瓦窑堡之间的马家坪歼灭国民党军第八十四师第五〇〇团三营及团直属机炮连,击毙营长左象亨、连长王兆凤,俘敌副营长以下450余人,缴获长短枪450余支、轻机枪27挺、重机枪2挺、迫击炮2门以及单军服2000多套、医药和医疗器械8大驮及其他辎重一部。
    吴家寨子和马家坪两战两捷,使高桂滋部受到沉重打击。高桂滋命令驻守安定县城和延川县永坪镇的部队集中到瓦窑堡。5月10日,西北红军占领了安定县城和延川县永坪镇。
    5月20日,西北红军主力兵团从安定县城出发。5月25日,在绥德与清涧县交界处的张家圪台村歼灭国民党军第八十四师第四九九团一个连,击毙连长孔庆山,俘敌150余人,缴枪100余支。随后,西北红军主力兵团又在绥德西川三皇峁歼灭第八十四师一个连,击毙连长翟文启。
    在取得张家圪台、三皇峁两次战斗的胜利后,刘志丹一面派部队佯攻绥德、米脂城,调动国民党军主力到北线集结,一面迅速派主力部队隐蔽南下,到达延长县大连沟集结,准备进攻延长县城。
    5月30日,西北红军主力兵团攻克延长县城,俘国民党延长县县长董公绥、第八十四师直属骑兵连连长汪进河以下500余名,击毙延长县民团总指挥李明五,缴获各种枪500余支、战马170余匹、无线电台一部及大批军用物资。
    延长城被攻克后,延川县城守敌第八十四师一个连如惊弓之鸟,于5月31日连夜逃往清涧县城。6月1日,西北红军主力部队一弹未发,占领子延川县城。
    6月15日,西北红军主力兵团在延安县高桥镇①击溃国民党军一个连。率部增援高桥的国民党延安县民团总指挥李汉华被击毙。高桥战斗,共俘敌20余名,缴枪20多支。
    6月19日,刘志丹率西北红军主力兵团进攻国民党安塞县政府所在地兴隆寨②。兴隆寨位于延河支流杏子河西岸,一面依山,三面环沟,地势险要,驻有民团200余人。贺晋年回忆说:“前总决定红二十六军第三团主攻,红二十七军第一团打延安援敌。那时,西北红军还没有炮兵,红三团就将地道挖到敌人碉堡底下,用一棺材炸药,准备让敌人坐‘土飞机’。正准备爆破,敌人在夜间悄悄地逃跑了。”③6月20日,红军进入兴隆寨,活捉了正在办理交接手续的卸任县长杨任之和新任县长蔺某以下官吏数十名,并缴获了安塞县政府的公文档案和大批物资。
    西北红军主力兵团在攻打兴隆寨的同时,于6月17日包围了李家塌寨子。贺晋年回忆说:“李家塌是个耸立在山包上的寨子,东、西、南三面都被天然的大沟环绕,沟壁陡峭,很难攀登,南面是天然的断崖,人兽绝迹,东面坡度稍缓,敌人已把它削成了峭壁。东北面连山,敌人又挖了人工壕,与外界隔绝。东北角是全寨的制高点,它既可以控制全寨,又可以俯瞰寨外。这个北高南低的寨子,只有一个东门,开在陡峭的崖畔上,四面寨墙上布满了滚木礌石,地形十分险要。它是安塞县境内敌人最后一个据点,但却控制着陕甘边与陕北根据地互相往来的必经之路。寨子里麇集着全县的恶霸地主及其家属,守敌有200多名反动民团,寨内住有2000余人。他们经常外出抢劫群众财物,捕杀革命人员,破坏陕甘边与陕北苏区的联系,危害很大,群众恨之入骨。前总决定拔掉这个钉子,由红二十七军第一团担任主攻,红二十六军第三团阻击保安援敌,义勇军和红二十七军第二团在南山用火力支持红二十七军第一团,红二十七军第三团为预备队。”④
    由于李家塌守敌恃险固守,红军多次进攻未能奏效。红军采用坑道作业,准备炸掉寨墙,但很快就被守敌发现。敌人在夜间加深了外壕,红军挖的坑道被外壕切断。敌人还不断向外壕扔手榴弹,将地道炸塌。贺晋年回忆说:“五天过去了,寨子还没有打下来。我们都有些着急,但又苦无良策。这时,刘志丹派通讯员把我叫去。志丹在寨子南面的山畔上用望远镜细心观察着,见我过来,把望远镜递给我,叫我顺他手指的方向看。他说:‘老贺,你看,对面的石崖上有个裂缝,能不能从这里扒上去?’我趴在志丹身边,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石崖及其周围的地形,略加思索后说:‘可以扒上去’。志丹指着寨子的南端说:‘这个方向是敌人的薄弱部位,扒上去后,出其不意,抢占寨子南角,然后向东门发展,使主力从东门进寨。打响后,义勇军和红二团可以用火力支持你们,封锁敌人将主力南调,等敌人发现我们的意图再调整部署,他就来不及了。’我兴奋地向志丹表示:‘老刘,你放心,这个敌人我包了。’志丹还建议从义勇军、红二团抽些人给我。我说:‘不用,这个任务红一团包了,保证今天拿下来。’”⑤随后,贺晋年亲自带领30多人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滚木礌石,攀登上寨墙,并占领了寨子东门。贺吉祥、栾新春、李赤然率两个连的战士,迅速冲进东门,并占领了寨内的制高点。这一天,是6月22日。当天傍晚,攻克李家塌寨子的战斗结束。这次战斗,共毙、伤、俘敌数百人,缴枪200余支。第二天,被俘的国民党民团团总唐海鳌等被处决。至此,安塞县全境获得解放,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
    6月26日,西北红军主力兵团攻克靖边县城,击毙国民党军第八十六师井岳秀部第二五六旅第二营营长屈志鹏,靖边县县长张志立在战斗中失踪。这次战斗,共毙、伤、俘敌500余名,缴获各种枪500余支、迫击炮6门。
    西北红军主力兵团攻克靖边县城后,保安县守敌惊恐万分,弃城逃往安边。6月30日,西北红军占领了保安县城。
    7月3日,中共西北工委、西北军委和陕北省苏维埃政府迁驻延川县永坪镇。7月初,刘志丹率西北红军主力兵团在绥德西川三皇峁,歼灭国民党军第八十四师高桂滋部一个工兵连,共100多人。7月17日,西北红军主力兵团又在老君殿高家塌⑥全歼高桂滋部一个营,击溃两个营,打伤团长艾捷三。
    在西北红军主力兵团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其余部队也在西线、南线频繁出击,连续获胜。4月下旬,红四十二师第二团在杨青川伏击国民党军骑兵连,取得胜利。5月中旬,第二团又先后歼灭了宁塞川五谷城镇民团,摧毁了张廷芝设在韩家坬的修械所,击溃了吴起镇民团。红四十二师骑兵团于5月中旬在屯石崾岘歼灭宜川县民团后,参加了攻占延长县城的战斗。随后,骑兵团挥师南下,歼灭了合阳县甘井民团,并在韩城县发动群众打土豪,筹款万余元。之后,骑兵团回师洛河川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下寺湾。7月上旬,红四十二师第一团和骑兵团在富县羊泉会合后,南下中部县隆坊塬,消灭了杨相之民团,随后,在富县、洛川、宜君、中部一带,开辟游击区,并一度截断咸榆公路宜君至洛川一线,给敌人运输补给造成极大困难。7月中旬,红四十二师第一团和骑兵团再次南下白水、澄城、韩城一带,开展游击活动,给敌人以重创,并筹集了一部分军需款项和财物。之后,骑兵团返回下寺湾,红一团返回照金。
    在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的领导下,西北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经过五个多月的艰苦作战,歼灭了国民党正规军2300余人,反动民团和地主武装3000余人,缴获长短枪支5000余支、轻重机枪200余挺,并陆续攻占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六座县城,使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国民党当局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军事“围剿”被彻底粉碎。
    在西北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斗争期间,新建立府谷、西靖边、定边、延安、延长、子长、肤(施)甘(泉)、红泉、赤川等工农民主政权。西北红军主力部队发展到3000多人。地方武装有新的发展,原陕北根据地区域新建了8个游击支队。原陕甘边根据地区域于6月成立了新编抗日义勇军,下辖宜川赤卫游击队、第一支队和第十支队,黑志德任司令员,赵正化任政委,杨开德任副司令员。同年7月,新编抗日义勇军改称宜川第十支队。随后,以宜川第十、第十一、第十三支队,延长第十八支队,延安第四支队,甘泉第六支队合编为陕甘边区红军第二路游击师,邵凤麟任司令员,杨凤岐任政委。第二路游击师后改称第四路游击师。至此,西北根据地共有40多支游击队,总兵力约3000多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扩大与主力红军、地方游击队的迅速壮大,为粉碎国民党军的军事“围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①  今属安塞县。
    ②  今安塞县沿河湾镇。
    ③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288页。
    ④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288页。
    ⑤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288—289页。
    ⑥  今属子洲县。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