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朱德、张国焘电
1936年2月14日
此请后方发朱德、国焘同志:
甲、三电均悉,兄等对政治决议既原则上同意,组织上亦用西南局,则对内对外均告统一,自是党与革命的利益,弟等一致欢迎。
乙、国际指示都是原则上的,即是:
1、统一战线这是基本策略方针。
2、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这是统一战线之最广泛与最高的表现。
3、工农苏维埃之改变为人民苏维埃。
4、富农政策。
以上这些均已电达,政治决议及抗日救国宣言即根据此基本原则出发。
丙、国防政府、抗日联军口号,系在上海、北京、东三省等地同时发表,此时不宜再有变更,因原则上并无不妥当处。十条纲领亦是国际指示,且已在各地宣布。为实现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此时即应宣传召集全国代表会议,此会议即名曰抗日救国代表会议,内容不日电告。
丁、关于党的最高领导机关问题,已见弟等前电所述,此外办法国际都不能同意。
戊、关于战略方针,弟等有如下意见:
1、育英动身时,曾得斯大林同志同意,主力红军可向西北及北方发展,并不反对靠近苏联。四方面军及2、6军团,如能一过岷江,一过长江,第一步向川北,第二步向陕甘,为在北方建立广大根据地,为使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打成一片,为使红军成为真正的抗日先遣队,为与苏联红军联合,反对共同敌人——日本,为提高红军技术条件,这一方针自是上策。但须由兄弟等估计敌情、地形等具体条件的可能性。
2、四方面军在现地巩固的向前发展,粉碎“围剿”,第一步把苏区迫近岷江,第二步进入岷、沱两江之间,这是夺取四川计划。便需估计堡垒主义对我们的限制,需不失时机以主力跃入堡垒线外,在外消灭敌人,发展苏区。2、6军则靠近川南苏区,在云、贵、川三省之交建立根据地,与四方面军互相呼应。
3、四方面军南渡大渡河与金沙江,与2、6军取得近距离会合,甚至转向云贵发展,寻求机会的前进。
以上三种方针,请兄等考虑选择之。
己、此外关于苏联的、国际的、中国的许多情况,将续电达。
育英 闻天
2月14号
原载《红军长征 文献》第862——86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