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圣地风云录
小炕桌



    第二层厅红军东征部分,陈放着一张黑漆小炕桌。由于岁月的流逝,漆皮已脱落,但由于主人的精心保管,仍完整无缺。小桌长51厘米,宽37.5厘米,高31.5厘米,这是一张陕北普通人家都有的小炕桌。为什么要作为一级革命文物陈列在展厅的显著位置呢?这是因为,就在这张小炕桌上,毛泽东绘制了红军东征的蓝图,写下了留芳千载的不朽诗篇:《沁园春·雪》
    1936年2月5日,毛泽东、彭德怀率东征部队来到了清涧县袁家沟,住在农民白育才家中。为了方便主席晚上办公,房东主动将这张小炕桌搬来。毛主席就整夜整夜伏在小桌上,凭借如豆的小小烛光,写作,谋划东征的战略部署。2月6日,陕北普降瑞雪,袁家沟的山山岭岭都笼罩在皑皑白雪中。远望高原似蜡象奔驰,山峦似银蛇起舞,一泄千里的滔滔黄河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毛主席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于2月7日,就伏在这张小炕桌上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这首词,高度概括了中国革命完成战略大转移后,迎来抗日民族解放斗争新时期的政治形势,这首词,毛主席于1945年8月赴重庆谈判期间,第一次书赠柳亚子先生。
    毛主席离开袁家沟后,房东将这张小炕桌精心保管,并作为传家宝传给后代。1972年6月由延安纪念馆征回展出。    (田林艳)


圣地风云录/刘煜主编.—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