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陕西特色风味指南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2.13洋县黑米

通常人们形容大米好不好,都爱突出一个“白”字,什么“白生生”、“白亮亮”、“白油油”,等等。可有谁听说用“黑”来形容大米的?大自然造化万物,真是无奇不有。洋县出一种米就是黑色的,完全可以用“黑黝黝”“墨黑”这样的词来形容。这种米的外皮纯黑,里边却是白的,煮成粥是深棕色。黑米古时称“粳谷奴”,属高蛋白稻米,蛋白质含量高出普通米25%到30%,脂肪含量高出两倍多,食有多种氨基酸,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作用,有提高人体抵抗力的功能。可治疗体质虚弱、头昏贫血、白发眼疾等症,受到人们珍爱。自汉武帝以来,历代帝王都列黑米为贡品,供其享用。庚子之役,慈禧太后仓惶逃到西安,仍念念不忘黑米的诱人香味,亲自下令要汉中知府进献。
  黑米,一般多用于煮粥,很少用来做饭。煮粥时,先用大火烧开,再用文火煮两小时左右,方可食用。如果加上角麻、白果、银耳、核桃仁、花生米、红枣、冰糖或白糖,更是锦上添花。煮成的“黑米八宝粥”,诚为难得的高级补品。在筵席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再来上一道“黑米八宝粥”,别有风味。在陕西用“黑米粥”曾招待过来访的外国政府首脑、外国高级官员和世界各地知名人士,宾客无不交口称赞,常把它与山珍海味、琼浆玉液相媲美。也有人不相信会有黑米,拿实物给他看时,仍半信半疑,还要用水洗,用手搓,企图证明黑米决非天然。常惹起大家一阵欢声笑语,给整个宴会增添了无比乐趣。
  黑米起源于何时?据传说,在我国西汉时期,青年时代的张骞,一日在湑水河畔(城固和洋县交界处)柳林内读书困倦,依柳而眠,倏忽入梦,梦见了天上的文曲星。文曲星告诉他:“你看到黑米之日,就是你发迹之时。”从此,张骞不辞劳苦,不避炎热,除读书外,一有时间就到草泽水稻中寻找黑米。找了整整一年,找到了一株带有浓香味的稻穗,这就是后来传下来的香米。又找了两年,终于找到了一株灰黑色的稻穗,剥开后,米粒全是黑的,这就是流传至今的黑米。这个传说显然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它说明了一个事实,黑米和香米在洋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为了满足国内外广大顾客的需要,陕西省粮食局特种粮食经营部己开始经销黑米。采用小包精装,经济实惠,携带方便,很受欢迎,各大宾馆和旅游服务商店均有销售。
陕西特产风味指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