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蓝关古道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沧桑篇 古道探秘:神姿仙态王顺山



己丑年中秋,天高云淡,枫红菊黄,书画界几友相邀同登古道旁的王顺山。记不清是第几次登临了,总感到王顺山像一部趣味无穷的书卷,又像妙趣横生的乐园,王顺山那幽冷静谧、天然淡雅的空灵意境,那泉细水滑、叠峦幽谷、寒潭飞瀑、旷远深幽、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常使人神回梦绕,如醉如痴;那白云万顷、松涛似海、“群峰削玉九千仞,乱石穿空一万枝”的雄浑与博大,又常常令人心底涌动出一股搏击生命的激情,勾起人寻幽探胜的情趣。
  沿着深幽古朴的蓝关古道到了山脚,谁知竟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平日那山峦叠翠、奇峰耸立的深山幽谷,隐没在一片灰蒙蒙的雨色之中,一座高山刹那间被包裹得严严实实。雨中的王顺山变成了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楚楚可怜的小家碧玉,全没有春和景明之际,千山万壑沉醉于柔媚芳馨的花海之中,山树生花,群莺乱飞,轻风拂面,那“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万点红”大自然春韵的喧闹之声。这次冒雨登山,虽为首次,却别有一番风趣。远望雨色迷蒙中的岗岚上,错落有致的小木屋像一个个巨大的蘑菇开放在苍翠的松海之中。山朦胧,雨迷蒙,大自然为山卯峁沟岔罩上了一层淡淡的色彩。绵绵的雨丝被秋风吹得斜歪着像飘拂的细柳,抽打在树叶叶脉上,汇成了一道道水帘。山中一夜雨,到处是飞泉。山满了,沟溢了,白石河一改昔日那绿水涟涟的潺潺之态,湍急的水流敲击着河中的巨石,跳掷翻腾沿溪而下。我们拨开夹道青翠浓密的树丛,绕过侵道的青藤,顺着石阶路,说说笑笑来到玉女亭。一泓潭水清澈见底,围绕在亭台边,劳动人民给清潭增了添爱情这个隽永的话题,编撰出穷书生与富小姐一见钟情,其父嫌贫爱富,以至牵荷带藕,引出仙女潭中赠石,书生种石得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劳动人民借助丰富的想像力,以山水为载体,使爱情得到了永恒,爱情又使山水增添了神韵,增添了灵气。
  步出玉女亭,雨渐渐小了,我们穿青山,步仄径,沿溪上行一公里,眼前豁然开朗。在青山环抱、青松掩映的谷地平台上,一座青堂瓦舍香烟缭绕的庙宇——王顺庙,坐落在缤纷的山花丛中。庙中正殿竖立着一组泥塑,布衣素袄的王顺跪倒在母亲面前,老妪一脸慈祥关切之情,王顺则面带忏悔之意。而两旁墙壁上,画着王祥卧冰、郭巨孝母等代表东方传统文化的二十四孝图。整个画面逼真细腻,将中国传统的“孝”经及佛家悲天悯人的情怀,都表现得灵气活脱,温婉可亲。导游讲,此处即唐时谒仙祠所在处,当年顽劣的王顺在此遇仙人点化,从此悟道修行,结庐孝母,后羽化成仙。据《旧图经》载,王顺山“昔有道人王顺隐此,故名”。山上玉皇坪原有宝泉寺,为佛教名刹,唐时香火极盛,引来无数名人雅士寻幽探胜,览物抒怀,题写了大量的诗篇。诗人杜甫留下了“蓝水远从天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的千古名句,白居易在王顺山“一游五昼夜,欲返尚盘桓”。昔日王顺山即是道教第五十五福地,而宝泉寺又是“上有百莲池,素葩覆清澜”的佛教名刹。在这个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的结合点上,若能留此“扫叶烹茶玩画”,“雨夜煨芋谈禅”,王顺庙真可谓极佳之处。可惜同伴游兴正酣行程匆匆,只好一掠而过了。离开王顺山上行,望亲石、饮翠亭跃入眼前。入亭小憩,一山分二水,饮翠使绿色簇拥着翠谷,扑面而来。上山的两条道,隐没在遮天的浓荫之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沿东线山路,盘桓而上,道路愈走愈险,雨中的黄菊,粉红的枫叶,色彩斑驳,显得更加迷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深秋特殊的音韵,到处红衰翠减,是生物演变充分的季节。在秋雨迷离中遥望枝头绿色凋零,落叶在泥土上叠印出大自然的秋韵、落叶深藏着人间万象,盛衰荣枯蕴涵着人世间的沧桑。到此我方悟出安史之乱后,王维隐居辋川,为什么经常要“行到水穷处,坐到云起时”的情趣来。拨开拂面的枝条,吸着湿润的空气,我们在杂生的灌木丛中穿行。青苔如茵,滑腻难行。路旁的松鼠锦鸡,似与人们嬉戏,常惊叫着从树中飞出,抖出一树的雾雨。山道斗折蛇行,傍着峡谷,依着山崖而渐渐升高。在断谷悬崖边,一株千年的古椴树郁郁葱葱撑开九条树杈,宛如九条巨大的蟒蛇,游荡于浩瀚的绿波之中,导游称之为“九龙椴”。树荫下好多阔叶落叶的乔木,偎依在古椴树的旁边。我们正陶醉于欣赏古树的欢愉之中,前边忽然传出“到飞天瀑布了”的呼喊声。我们一个个如断羁的野鹿,不顾气喘吁吁,笑着跑了上去。说实在的,秦岭北麓平日雨量很少,观瀑往往成为奢望,这次真是机缘。未到瀑旁,百米之外,涛声已吼成一片。稍近,一块巨大的岩石上,书法家石宪章银钩铁划的“飞天瀑布”四个大字映入眼帘。近前只见百余米的山岩上瀑布飞流而下,巨大的落差,使飞流撞击着岩石发出了轰天震响,腾起阵阵的雨雾,与云隙中的光线相辉映,化作一道道美丽的彩虹,像一条汲水长龙,一头扎在潭中。瀑布那冲决罗网式的气势,那一泻千里的磅礴雄姿,确实令人感到十分欣慰。我想大概是韩湘子、吕洞宾在度龙化虹时,有意地留下这条小龙而化作瀑布,为王顺山增添了这道靓丽的风景线。
  雨停了,我们小心翼翼地爬过铁制的栈道,走过飞云浦、望谷台、小西门,眼前一座苍翠如黛的山峰上,数株华山松伸出修长的虬枝,仿佛召唤着四方游人,这就是我们此行第一个目标——观景台。诗人李白58岁时登峨眉山留下了“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的诗句。王顺山不登观景台则无景。登上观景台,攀入步云亭,凭栏眺望,确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台西烟笼雾绕,松涛阵阵,青山溢翠,绵亘如浪;台东千嶂绝壁隐没在飘忽不定的云海之中,云海忽浓忽暗,变幻莫测,如大海波涛,汹涌起伏。峰峦叠嶂,如神龙出海不见其首尾,忽而似锂鱼跃龙门,踏浪翻江。浓的淡的,模糊的清楚的,形成了重重叠叠的千嶂透视图。山无云不仙,山无水不灵,云彩是山的慧眼,又像舞蹈家飞速旋转挥动的长袖,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万仞绝壁之上依次排开的青峰、翠峰、锦峰、天鼠峰、彩云峰、聚仙峰、孔雀峰、驼峰,在烟笼雾绕中更显得奇秀壮观。天鼠峰如一只嬉闹的松鼠在云海中跳跃,孔雀峰如一只开屏的孔雀抖开了五彩缤纷的羽毛而翘首北望,而驼峰更像一个大漠落霞之中,城堞峰烽烟之下,一只骆驼在悠扬的驼铃声中安闲度步。而诗人白居易笔下所描叙的“中顶最高峰,柱天青玉竿”,更像一根擎天巨柱直插云天,大有天下之柱舍我其谁的气势。登上刃峰,峰下绝壁万丈,空谷传响。脊峰长约几十米,宽不足盈尺,凌空峭立,犹如一把钢刀立在峰巅。登上刀脊,峰摇人动,使人魂飞魄散,真产生了韩愈登华山苍龙岭,不敢上下,嚎啕痛哭,投书岭下与家人诀别之意。愈上峰巅,山势愈奇,各种奇石使人恍入石林之中。奇石藏灵性,有宝塔石、观云石、葫芦石、石猴跳海等,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得万状纷呈,妙趣横生。而从刃峰东行攀援而上,眼前西峰、玉女峰、独秀峰、狮子峰、西猿峰、杜鹃峰、过仙梁、蛤蜊洞等景观,迎面而来。面对着莽莽苍苍的云海,隐约之中诸峰忽而似哀猿悲啼,忽而似雄狮怒吼,忽而似天女散花,忽而似千佛览胜驾祥云而过。而一年四季鲜花不断的杜鹃峰,更像一位翘首盼着意中人的明眸皓齿、国色天香的美人。登上马岗子,数十亩地大的一片草坪,天然的石桌石椅,隐没在没膝的草甸之中。传说李闯王鱼腹山兵败,在此厉兵秣马,养精蓄锐,后兵出伏牛山,逐鹿中原直捣北京。摸着那冰凉的石椅,我浮想联翩,仿佛看到了那猎猎作响的闯字大旗,听到了金戈铁马的嘶鸣,好一块兴王霸业的风水宝地。还有那扎根在万仞峭壁之上的松树,咬着青山的缝隙,在绝壁上,盘曲着,蜿蜒伸张,被大自然修剪成千姿百态、飘逸秀美的盆景,有的如醉汉踉跄,有的似胡女起舞,一姿一态点缀得山峦充满灵气,把生命强者的形象,淋漓在悬崖峭壁之上,充盈在天地之间。在这山莽林深的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目睹大自然这奇峰峥嵘、怪石嶙峋、云海松涛等人间佳景,在这绿色中寻求安逸,在宁静中追求美的意境,到大自然中去返朴皈真,去追求那灵秀、旷达、恢宏、雄奇之美感,无疑是一大乐事。
  王顺山有六大风景区,人文景观94处,奇峰、险石、异石、绝壁、清潭、飞瀑181处,各种植物780余种,野生动物30余种,自然植被90%以上,其气洁木莹,葛藤飞挂,那松隙挂月,清泉敲石,泉咽危石般的宁静,常使人身境两忘,产生万籁俱寂之感。王顺山四时风光各异,春则山花烂漫,花团锦簇;夏则绿海如潮,翠釉生凉;秋则红叶满山,层林尽染;冬则银装素裹,冰雕玉砌。全部游完,亦需6至7天。行程匆匆,只好望山兴叹了。“淡杯自得梅花味,逸兴还同野鹿群。”登上了返程的汽车,耳边仍响着阵阵的松涛、瀑布的飞天震响,眼前仍飘动着流云、奇峰、松海、清潭、奇石、异木……
蓝关古道/曾宏根.-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