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秦岭脊椎动物面临的问题和主要保护措施

  (一)致危因素分析

  秦岭在我国乃至世界动物版图分布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同时,由于人口膨胀、环境变化等因素,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受到的威胁也十分严重。虽然我国政府在解决秦岭地区这一问题上已经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如自然保护区的网络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兽类、鸟类、爬行类、鱼类还处于濒危状态,特别是其中的大、中型动物。将这些野生动物面临到的普遍问题让社会各界周知,无疑对保护秦岭地区的珍稀动物及其他物种有着重要意义。

  (1).大规模人类活动,如采伐、区域环境变化、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并减小,有的直接造成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

  (2).野生动物用途广泛、使用价值高,直接导致种群个体常被非法捕捉和猎杀。

  (3).生态旅游、化工厂建设、农药的大量使用不同程度影响动物生存环境。潜在或直接威胁动物栖息地质量和种群数量。

  (4).种间竞争使得部分物种分布区甚至生态位的减小和狭窄。

  (5).进化过程中部分物种内部遗传变异性的自然降低可能引起的病原体易感性增强,适合度降低。

  (二)主要保护措施

  秦岭地区野生动物对维护当地生态平衡,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要求,要加大对野生动物特别是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管理,要采取一些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措施,维护和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资源,同时要加强对猎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督检查。据此,并结合目前的保护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加强栖息地的恢复和保护,主要措施是促进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网络化,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职能。如增大巡护与监测力度。

  (2).继续开展救护和繁育工作,包括积极地对种质基因样品进行收集与保存,开展相关疾病的防治技术工作。

  (3).开展对动物种群数量和生态习性等基础研究工作,因为这是一切保护、管理和深入研究的前提条件。

  (4).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要重点打击捕杀、贩运、买卖野生动物行为,强化对执法人员执法手段和能力的培训,通过各种媒体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号召山民、户外运动和旅游爱好者爱护秦岭,不要随意侵入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向全社会渗透环保理念。

出处:

大秦岭:中国国家中央公园 / 谢伟主编.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