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的铜矿产地主要分布在眉(县)—户(县)地区、柞水—山阳地区、勉县—略阳—宁强地区、凤(县)—太(白)地区,此外在陇宝地区、西乡以及安康牛山等地区有铜矿产地94处,探明产地16处(含共、伴生矿产地7处),探明储量居全国第17位。典型的矿床有眉县铜峪铜矿、户县东流水铜矿、周至西洛峪铜矿、山阳铜穆沟铜矿、略阳铜厂铜矿等,探明储量中约有50%为伴生铜,其中有凤县八方山多金属矿中的共生铜矿、金堆城钼矿床中的伴生铜、宁强县刘家坪铜矿和二里坝硫铁矿床中的伴生铜矿等。金堆城钼矿床中的伴生铜矿探明储量达中型。《新唐书·地理志》云:“洛南有金、有铜、有铁”,《雒南县(洛南县)志》曰:“白花岭、和尚沟、阶峪、宝山之阳俱产矿”,都描述了丹凤县皇台铜矿的情况。丹凤县古属洛南县所辖,位于现今洛南县境南与丹凤县北之交界处,白花岭即在蟒岭之阳,而皇台铜矿即在此处。据传皇台铜矿早在唐朝以前就被采冶。山阳小河口铜矿即为《清一统志》所载:“白云洞在县(指山阳县)西四十里,旧产矿沙,后封闭”;《陕西通志》(清雍正十三年刻本)曰:“山阳白云洞出矿沙”;清雍正至乾隆年间采冶,遗留采冶矿洞较多。《陕西通志》引《山阳县志》云:“铜洞旧出铜”,即指距山阳县城东约13千米的过风楼铜矿区,相传该矿曾是古人采冶铜矿最为兴盛的场所,在明清时广为采冶,炼铜、铅以铸铜钱和银宝。
近年来,秦岭地区又先后发现铜矿产地多处,其中位于秦岭深处的山阳县穆家庄为一处独立的铜矿床,其铜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
大秦岭:中国国家中央公园 / 谢伟主编.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