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印光大师影堂
  在圣寿寺东侧不远的松林里,印光大师的影堂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这位21岁在终南五台山莲花洞寺出家的年轻僧人,最后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信众认为他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这在中国近代史上是绝无仅有之事。
  清末,佛教净土一脉力量薄弱。自印光大师出,莲风溥被,受其点化而信膺净土之人无数,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
  印光法师(1861-1940),俗姓赵,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赵陈村人。法名圣量,字印光,号常惭愧僧。幼时随兄读儒家书,赞同韩愈等人的辟佛主张。后来连年病困,遂于光绪七年在终南五台山出家,拜道纯和尚为师。第二年又在双溪寺印海定律师座下受具足戒。26岁时在北京红螺山资福寺专修净土宗,净业大进。30岁至北京龙泉寺为行堂,后又住北京圆广寺。33岁随法雨寺化闻和尚南下普陀山,管理法雨寺藏经楼并励志精修20余年,博览经、律、藏,一直住在法雨经楼。其间并不喜与人来往,也不愿人知其名字。52岁时有上海居士高鹤年来普陀山,取走他的一些文章发表在上海佛学丛报,署名常惭,引发社会关注。后又有徐蔚如居士等在10余年间多次搜集整理出版《印光法师文钞》,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印光法师的言行也被海内外广为传颂。
  印光法师声誉日隆之际,定海县知事和会稽道尹把印光事迹向民国政府汇报,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题写了“悟彻圆明”的匾额送到普陀,并且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盛极一时。对此印光法师置若罔闻,有人谈及,则回答说不过是虚空楼阁,自无实德,惭愧不已,荣从何来?但对救济饥贫,则不遗余力。仅以陕西为例,1926年西安有河南军阀刘镇华围城之困,解围后印光即以印文钞之款急拨3000元托人速汇赈济。
  印光法师精通佛学,于经律藏无所不通,但他从来不谈玄说妙。他所说必使人人皆知而能行,问者悉皆当下受益。这种治学态度堪为学者之典范。在教内,印光法师有两个非常另类的规矩,一是不收徒弟,二是不做庙主。这便有了拒收弘一法师为徒的故事,也成就了印光法师是人们心中之师的崇高地位。
  印光法师一生以法为重,以道为尊,名闻利养,不介于怀,所有供养全部用于经籍流通和赈济饥贫,他的修行之路进入了最高境界。一九四〇年十一月初四卯时,印光法师安然圆寂于苏州灵岩寺。百日后举火荼毗,骨灰安放于灵骨塔内。印光法师圆寂后,家乡人民为了永久纪念他,就在他的出家地终南五台山建了这个影堂塔。影堂由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字,并由陕西都督张凤翙撰文,国民党元老戴传贤(戴季陶)书写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塔铭。
  印光大师影堂不仅标志着大师的回归,也喻示着终南五台山将重新焕发光彩。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