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关中民俗博物院
  在终南五台山脚下,坐落着一个占地500亩的关中民俗博物院,十分引人注目。这是一所民营博物馆,院长王勇超的收藏与众不同,他收藏了40多座明清和民国时的整体民居院落,其中还有祠堂、庙宇、戏台、门楼,甚至古城门,同时包括这些建筑上的木雕、砖雕、石雕等,艺术价值极高。他还收藏了8000根拴马桩,以及大量的上马石、饮马槽、石人、石怪、石羊、石狮、石猴、石虎、石龟、石门墩、石门头、石桌、石碑、石旗杆。博物馆院内收藏了1500棵古树和8000棵珍贵花木,都是活的。此外,还藏有2000件明清以来的生产生活用具,如马车、水车、风车以及木雕、漆器、脸谱、皮影、服饰、鞋帽、绣品等等。还有历代名人字画3000多件,以及大量的古代金银铜质艺术品,其中不乏珍品。
  走进博物院大门,便是组成几个街道的民居院落群。这些院落按照修旧如旧、异地重建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确令人震撼。这些院落都是过去有钱人的宅院,或官或商,一般都是有文化的人。当然,建筑本身也是文化,附着在建筑上的“三雕”(木、砖、石)更是把这种文化用艺术表现出来,甚至几根竹子、一盆荷花都传达出人的品格、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门和堂上的匾额,更集中展示了中国人的信仰与道德追求。
  这个院子门前有一个影壁,仿木结构,非常精致。进入前过院的左右两侧墙上也有极精致的砖雕。后院山墙引出的隔墙侧面从上到下都有砖雕,堪称完美。
  对现代的多数人而言,我们再也住不上这样的院子了。对博物馆而言,收藏了这幢建筑就是保存了这份珍贵的民族记忆,这正是它的价值所在,也是人们到这里参观、体味的原因。
  震撼之余,人们还会对收藏这些宅院的主人心生好奇,他是怎样想和怎样做到这一切的呢?答案却极简单:王勇超是一个朴实的关中农村汉子,在改革开放之初靠建筑包工致富,酷爱文化。当这些老房子被当作垃圾一样拆掉时他觉得心疼,就用很低的价格买回来,再往后就有意识去找去买。他还很用心,拍照、记录以备复原。他还关注其他老物件,比如拴马桩,喂马石槽,室内家具、字画、摆设。他把挣的钱全花到这里,还经常借钱,而自家的日子却过得很紧张。几十年下来,就有了今天的成绩,但自家的日子却仍不宽裕,因为他仍旧在扩充收藏,完善博物馆的设施。在关中民俗博物院,人们还可以欣赏地道的碗碗腔、道情、线腔、秧歌剧,以及锣鼓、社火、高跷、独角戏、曲子、梆子、皮影和长安古乐表演。
  上图是一座大院落的影壁,高大雄奇,壁上有“上善若水”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老子《道德经》里的名言,现在还经常被人引用。一般理解为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我倒觉得应该在“上善”之后点逗号,意思是最好的,像水那样。根据文意,还应该在“最好的”之后补充“君主”或“领导者”,这样意思就清楚而完整了。游览观光有时也会引发思考,这便是文化的魅力。
  影壁之后是大门,两侧的墙上是两幅巨大的砖雕。一幅是“将相门”,一幅是“帝王师”,很有气魄。在墙的另一个角落,还有一幅圆形小砖雕《三英战吕布》。“三英”指刘备、关羽和张飞。这幅小砖雕结构紧密、形象生动、线条流畅,堪称砖雕艺术精品。
  在关中民俗博物院,有一堵嵌着36块汉画像石的高墙。这些画像石风格一致,内容几乎涵盖了汉画像的常见题材,如西王母、东王公、出行、饮宴、娱乐等等。令人惊异的是,过去用阴刻表现的线条在这里变成了阳刻,这和陕北、山东、河南等地出土的画像石都不相同,是值得研究的艺术现象。
  在这些画像石中,我发现了一块画有酒作坊的画像石,很有意思。画面从中间起可分为四个部分,左侧一人挑着两罐酒出门,应是顾客或送酒人;一人在灶台前添柴,灶上是蒸笼;右侧一人将勺子伸向酒缸,似在品鉴酒的质量,酒缸的上方正对着一个漏斗;还有一人正在向罐中分装酒液,以待出售。这幅画面表现的制酒工艺似乎是蒸馏法,而不是简单的发酵酿造法。如果蒸馏法工艺能够证实,这将改变中国制酒的历史。
  根据明代李时珍的说法,中国是从元代开始引入蒸馏法造酒,称为“露酒”,也即现在的白酒。这就是说,中国造白酒的历史距今不过800年。这块画像石已有2000年的历史,因此,此石极具研究价值,非常值得珍视。
  博物院的藏品极为丰富,但也需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和鉴别,更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但这一点政府建立的博物馆尚且做不到,对一个民营博物馆来说,就更加不易了。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