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峪之子午峪
作者: 刘兆英
子午峪古称子午谷,名气很大,因为这条峪是子午古道秦岭北麓的入口。子午者,南北也,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子午峪正好位于长安城的南北轴心线上,也是长安通往巴蜀的交通要道。1958年西万公路开通,古道改由沣峪出山,子午谷遂无人问津。进入峪口不远,有汉代的玄都坛。唐代的时候,有两位著名的修道者都曾在这里修行。一位是新罗人金可记,另一位是杜甫赠诗的“元逸人”,即唐开元年间著名的修道者元丹丘。元逸人隐居子午谷,他与杜甫相好。杜甫前去探视,并作诗一首。杜甫诗曰: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大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杜甫诗中提到的“太古玄都坛”始建于西汉。据《类编长安志》记载:“长安城南有谷通梁,汉者,号子午谷。入谷五里有玄都坛。玄都坛在终南山,汉武帝筑。”“玄”通“元”,通“一”,大概和汉武帝拜“太一”有关。据考证,玄都坛是为朝廷祭祀天神而设的祭坛,它和长安城北渭北塬上的天齐祠的连线处于长安城的中轴线上。“玄都”是指天界神仙居住的地方,是道教的圣地。后来许多修行隐士。就在玄都坛周围建起了道观庙宇,修身养性,道教便在子午谷中发展起来。可以想象这里曾经有汉武大帝光临,一时非常热闹。到了唐代,杜甫先生的这位朋友正是看重这里安静而神秘,才隐居此处。
另一位著名修道者是新罗(今韩国)留学生金可记,金可记在子午谷金仙观修道静志。唐时,金仙观所处的位置应是白鹤观所在地。诗人张乔有一首《题终南山白鹤观》的诗,透露了更多情况:
上彻炼丹峰,求玄意未穷。
古坛青草合,往事白云空。
仙境日月外,帝乡烟雾中。
人间足烦暑,欲去恋松风。
诗中的“古坛”,应即玄都坛,点明了白鹤观的地理位置。金可记在白鹤观修道,此观必有高道。
另一位唐朝诗人郑谷也有一首《终南山白鹤观》的诗,透露出了一些具体信息:
步步景通真,门前众水分。
柽萝诸涧河,钟磬上清闻。
古木千寻雪,寒山万丈云。
终期扫坛雪,来事紫阳君。
“众水分”“诸涧河”正是现在金仙观的地理特征和风景,而白鹤观的主事则号为紫阳道人,只是现在我们对他已知之甚少。
唐代新罗人金可记留学中国,曾考中宾贡进士,但他没有去做官,反而选择了隐于终南子午谷。他在山中静心修道三年,“思归本国,航海而去”。金可记回新罗后,时间不长,又来华,复至长安子午谷金仙观修道静志,从钟离权学习内丹并终老子午谷,所以金仙观也被韩国道教协会尊为祖庭。为了纪念金可记,中韩两国的道教徒在玄都坛下新建了金仙观,首任住持贾慧法道长主其事。金仙观和韩国金仙学会及国际有关道教组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同时金仙观也成为子午峪里的一处游客必访的名胜。
出处: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