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黄峪寺

  过了净业寺继续沿公路前行,在左侧有一条支峪,可以到黄峪寺。入山有简易公路可通行汽车,只是弯多坡陡,需要谨慎驾驶。到了黄峪寺,眼前则豁然开朗,深山变成了起伏的丘陵,村落点缀其间,阡陌田亩,生机盎然,真有到了桃花源的感觉。这么好的地方,被唐太宗李世民选中,盖了一座专门用来避暑的翠微宫。翠微宫山环水抱,虎踞龙盘,是按照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营造的。
  唐太宗李世民写过一首《望终南山》的诗,从诗中的情境看,李世民不是坐在太极宫里远眺终南山,而是在终南山上远眺: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
  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
  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贵为天子,在终南山中“千虑”尽消,已然胜过神仙,这就是终南山的魅力。
  如今宫已不在,变为耕地了,但遗址的平整模样还在,和那些坡地明显不同。
  翠微宫里神仙般的快乐生活没过多久,唐太宗就在这里驾崩了。李世民生前的最后岁月,以唐人慧立、彦悰所著《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录的为最为详尽。卷七载:
  二十三年(649)夏四月,驾幸翠微宫,皇太子及法师并陪从。既至,处分之外,惟谈玄论道,问因果报应,及西域先圣遗芳故迹,皆引经酬对。帝深信纳,数攘袂叹曰:“朕共师相逢晚,不得广兴佛事。”帝发京时虽少违和,而神威睿虑无减平昔。至五月己巳,微加头痛。留法师宿宫中。庚午,帝崩于含风殿。时秘不言,还京发丧,殡太极殿。其日皇太子即皇帝位于梓宫之侧,踰年改元曰永徽,万方号恸,如丧考妣。
  此后,翠微宫改为翠微寺,这里便有了探幽者的足迹,其中少不了诗人,好诗便被流传下来。
  到了刘禹锡来访翠微寺的时候,翠微寺却成了另一番光景:
  翠微寺本翠微宫,亭台楼阁几十重。
  天子不来僧又去,樵夫时倒一棵松。
  翠微宫初名太和宫,初建于武德八年,贞观十年已倾废。贞观二十一年重修,改名翠微宫。此宫虽在深山,但笼山为苑,气魄十足。正门北开,名云霞门。朝殿名翠微殿,寝殿名含风殿。旁有太子别宫,又开西门,名金华门,殿名安善殿。诚如诗中所言,“亭台楼阁几十重”。可转眼之间,天子死了,僧人走了,这里成了没人管的地方,所以樵夫才能任意砍伐这里的古松。
  李白也曾到过这里,他描写翠微山的情景,时间是在黄昏: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诗中“苍苍横翠微”中的“苍苍”指的就是翠微宫所在的那座山。有趣的是,李白在这里收获了无限快乐,达到了“陶然共忘机”的境界。在另一首诗中,李白回忆了第一次游翠微寺的情景,其中有:
  地古寒云深,
  岩高长风起。
  初登翠微岭,
  复憩金沙泉。
  践苔朝霜滑,
  弄波夕月圆。
  饮彼石下流,
  结萝宿溪烟。
  ……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
  翠微寺如今早已不存,就连名字也被后人改为黄峪寺(皇峪寺)。从沣峪进入这个支峪有公路通连,我和朋友驾车来,很是紧张了一阵子,这条路实在难走。停稳车之后跳下来,眼前的景色立刻使人兴奋,阡陌人家,老树新花,房舍俨然,这是现实版的桃花源!只是这里不是桃花而是杏花,黄峪寺的杏在当地很有名,所以杏树多,杏花开时成为黄峪寺的一道风景。如今农民开始搞农家乐,门前的老杏树上挂几盏红灯笼就开张了。农家饭菜吃起来香,没有污染,货真价实,很受城里人欢迎。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