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秦都雍城

  到了秦仲的儿子秦襄公时,周幽王失国,周平王东迁洛阳,秦正式立国。秦襄公迁都于雍(今宝鸡凤翔),势力进入关中平原。秦穆公时期,秦人的势力已东达河西,成为西部强国,并一度被拥为霸主。这让春秋末年的一些人很不理解,孔子告诉他们说: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虽王可也,其霸小矣。(《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说的“中正”就是大道,是指思想文化。当晋国遇到灾荒向秦国求援时,秦穆公采纳了百里奚的意见:“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于是,从秦国之都雍城至晋绛城,运载粮食的车船相连不绝,被形容为“泛舟之役”。这说明秦人在思想领域也处于领先行列,并能应用于治国实践;也说明秦人雄厚的经济实力。这都是秦人崛起并最终一统天下的根本原因。
  1986年凤翔秦公一号大墓(据说为秦景公墓)出土了3500余件文物,发现186具殉人,以及最早使用了“黄肠题凑”的葬具,在考古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出土文物中有一件纯金鸟饰,长1.7厘米,高1.6厘米,非常引人注目。考古研究者断为这是啄木鸟,用作装饰,或称“戴胜”。据《史记·秦本纪》,秦人先祖女修吞食玄鸟卵而生大业,这是典型的鸟始生神话。以金啄木鸟作为装饰,更能反映秦人对鸟的崇拜。
  其实这只金鸟正是具有神话意义的“玄鸟”,而不是现实中存在的“啄木鸟”或“戴胜”。玄鸟反映的也不是秦人对鸟的崇拜,而是对祖先的崇拜。从本质上讲,是对太阳的信仰崇拜。人虽然羡慕鸟能在天上飞,但鸟同时也是人类的食物,因此根本不存在鸟崇拜。
  金鸟的确是饰品,但不是女人头上的“戴胜”,它一定是秦公冠上最夺目的亮点。
  到了战国时期,一位大儒来到秦国,他为我们描绘了他亲眼看到的秦国官场文化和民俗文化。荀子说:
  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私事也。不朋党,不比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固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通过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客观而可信的。
  秦人长期在西部和少数民族打交道,不但锻炼了在艰苦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团结务实精神,而且从少数民族学到了畜牧技艺并能超越之。比如善于相马的伯乐就是秦国人。在医学科技方面,秦人也处于领先水平。比如医和、医缓就被请去为其他国国君治病,扁鹊也可以说是半个秦国人。
  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一步步走向夺取中原的胜利,是制度先进战胜落后,而不是野蛮战胜文明。
  历史有很多朝代更替和政治变化,史书又常常是后朝为前朝所撰写,其难免有立场不同带来的片面性甚至虚伪性。如果后来的治史者以此为据立论,其论必伪。如果我们能从实际出发看待秦文化,会发现,进入春秋以后,秦国文化不但不逊于中原各国,而且领先群雄,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