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故里
作者: 刘兆英

蔡伦故里在今汉中市洋县东15里龙亭铺,今洋县龙亭铺镇。
蔡伦于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为宦官,初为小黄门,因有功于东汉和帝,太后将其由小黄门升任中常侍。《后汉书·蔡伦传》说:“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蔡伦被称为蔡侯,是因为他在元初元年被封为“龙亭侯”,邑300户。
蔡侯纸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造纸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这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人们对造纸术的研究开始较早,西汉时就造出了纸张。据考古发掘证实,甘肃天水的“放马滩纸”为汉文帝及景帝时期所造;西安的“灞桥纸”及“长安区北张村纸”,大约在汉武帝时期所造;新疆“罗布淖尔纸”、甘肃居延的“金关纸”、敦煌的“马圈纸”,大约都是汉宣帝时的产物。当然,造纸的开端可能更早。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谈到造纸时说:“事开于上古,而使汉晋人擅名记者,何其陋哉!”这话也有一定道理。但这个“上古”究竟有多古,他却没有明说。一个伟大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后把功绩归于使之成熟完善的人,这也是有道理的。
中国人发明造纸术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蔡侯纸把纸的质量提高到可以应用于官方文书的水平,无疑是一项重大改进。蔡伦之功,泽及后世,值得永远怀念。
蔡伦后来因为参与宫廷斗争获罪,饮毒自杀身亡,人生的结局是凄惨的。
出处: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