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南宫秋色
  南宫山位于安康市岚皋县东南约30公里,以其三峰形似笔架,民间称为笔架山。过去这里被称为“南山老林”,虽然出落得亭亭玉立,但却一直藏在深阙,并不为世人所广知。近几年,突然声名鹊起。南宫山以惊世之美的强大魅力吸引了人们的眼睛,赢得惊叹无数、赞美无数、游人无数。

  南宫山以山有南宫观而得名。在道教经典《清静经》里,有“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可见“南宫”为列仙所居之地。据传,南宫观建于宋代,由于历史久远,地处偏僻,已难以考证。只是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南宫观里有师徒二人同时仙去,留下肉身被置于木缸中安葬。一时民间流传着大仙张宏一白日升天的故事。到了道光末年,张宏一的墓穴崩塌,人们发现他的肉身居然不化。消息传出,山民震惊,赶紧焚香朝拜。此后南宫山香火更加鼎盛,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还有庙会。据说张大仙的肉身毁于“文革”初期,历经百年。20世纪70年代末,当地山民又发现一座崩塌的墓穴,穴中有木缸,木缸中端坐着红黑色干尸,左手五指并拢,右手抱钵,内置如意一柄,于是人们认定这是张大仙的弟子。如今,这具肉身被置于南宫观肉身殿,身披红色袈裟,俨然佛门高僧,礼敬者络绎不绝。其实民间宗教并不把佛道分得很清楚,何况历史变化,此消彼长,道观或为佛寺,佛寺又成道观,原也平常。令人惊奇的是,这些肉身何以百年不腐?
  南宫山俗名笔架山,而笔架造型也恰好是一个“山”字。南宫山位于巴山深处,最高处海拔2267米。因为北面的秦岭阻挡了干冷气流,造就了南宫山湿润的气候,因而满山林木丰茂,泉水泠泠,石生苔藓,花草繁盛,终年云雾缥缈,幻生出万般景象,这是人们理想中的神仙境地。南宫山的魅力来自天生丽质,李白所谓“天然去雕饰”,这也是现代人最看重的所谓“原生态”。
  沿着新修的台阶向前走,好像进入了深山老林。蟒蛇般的老藤挂在人们头顶,又攀向大树;树高林密,时有古树折断后躺在山坡上,有的还长满了绿苔,旁边盛开着野花;靠近山泉的岩石上都是苔绿,而秋天的矮树一片姹紫嫣红,可谓五彩缤纷。山径上落了一层树叶,踩上去簌簌有声;没看见鸟,却听见鸟儿就在你身边鸣唱;冷不丁啄木鸟的击树声会吓你一跳,那连续的嗒嗒声太响了。当人们从喧闹的城市来到山林,自会生发出许多新鲜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可能会影响你的人生。
  南宫山的树很有特色,喜欢抱团。有的是几种树抱成一团,共生共荣,有的却是一种树抱团连成一片,于是有了杜鹃林、青冈林、铁橡林、桦树林等景点。在南宫山主峰下有一株千年古栎树(刺叶栎),俗名铁匠树。这株栎树曾经见识过盛唐风光,也经历了雷击虫蛀。据说这棵树在十年“文革”中死了十年,“文革”后竟死而复生,因而有人说是“佯死”,于是树有了人的灵性,有了故事,现在变成了“神树”。这棵树如今仍郁郁苍苍,堪称一奇。
  南宫山是石头山,是远古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岩,自然少不了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赏石成为人们驰骋想象的舞台,于是又产生了一批景点,如天象石、龟上树、相依石、鸡公石、飞来石、三炷香等,不少石头还有传说故事。有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叫“海螺石”,令人印象深刻,并不是它的形状像海螺,而是用它可以吹出响亮的声音,这倒又是一奇。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