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汉源禹迹
 

   汉水名汉,历史久远。

  汉水源自蟠冢山,山在宁强县城北90公里处的烈金坝乡汉源村。蟠冢山北坡有一洞,宽数丈,进深里许,有水流出,为汉水发源处。洞内有一巨石突出,其状如牛,因称此洞为石牛洞。石牛高155厘米,长210厘米,左右牛背及臀部,刻有8个古字,形如蝌蚪,无人能够辨识,传为禹王所刻,因称禹王碑。
  蟠冢禹王碑发现较晚,《陕西金石志》说:“至蟠冢禹迹,在山腰深洞中,汉源出其下,人迹罕到,故四千年无发言者。字经九寸,仅得八字,其余是否磨灭,不敢臆断。瞪目不识一字,而夭矫奇伟,状若云中之龙,绝非后人所能伪作。”
  有人推断说:“昔禹治水,绩用攸成,则勒石以记其盛,是以岣嵝有碑,志南条也;崆峒有碣,志北海也;蟠冢有石,志汉源也。”

  蟠冢禹王碑的8个字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但至今没有定论,只好据《尚书·禹贡》释为“蟠冢导漾,东流为汉”。有人将此八字摹出,以待天下之智者能破解此谜。1943年于右任拓印百份流传,我们幸得一睹全貌,原碑因为大禹的不肖子孙在“文化大革命”中凿去了五个半字,现在只能看到两个半字了。
  蟠冢山不仅是汉江的发源地,还是从甘肃进入陕西境内的秦岭第一座名山。山势高峻,翠峦叠嶂,风光无限。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