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共两党和谈形成的《国内和平协定(最高修正案)》上签字。从4月21日开始,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向武汉、南京、上海等大城市进军。华北解放军第十八、十九兵团将士,拂去太原战役硝烟、灰尘后,西渡黄河,加入第一野战军,去完成解放大西北的任务。为配合渡江作战和第一野战军挺进西北,策应关中战场、拖住胡宗南后腿,解放陕南,刘、邓第二野战军前委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将陕南军区主力部队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军领导机关兼陕南军区领导机关,军首长兼陕南军区领导。
5月1日,第十九军正式成立,军长刘金轩、政委汪锋、副军长陈先瑞、副政委李耀、参谋长薛克忠、政治部主任张明。陕南区党委第一书记张邦英兼任十九军第一政委,主要负责区党委和地方工作。
十九军下辖第五十五师、五十七师和两郧、安康、商洛三个军分区,第五十五师师长符先辉、政委张明,下辖第一六三、一六四、一六五三个团,分别由原十二旅第三十四、三十五团和第十七师第五十一团依次改编;第五十七师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下辖第一六九、一七〇、一七一三个团,分别由第原十二旅三十六团、第十七师五十团和原陕南军区郧白独立团依次改编;两郧军分区司令员梁励生、政委江震(后杨锐);商洛军分区司令员孙光,政治委员王力;安康军分区司令员谭友夫、政委唐方雷。
第十九军组成后,全军达三万余人。
5月8日和11日,新成立的第十九军先后接到中央军委和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电令:第十九军兼陕南军区暂归第一野战军指挥,陕南区党委归中央西北局领导。为策应一野在关中发动攻势,夺取潼关、西安、宝鸡等地,十九军西进汉中、切断胡宗南南逃川北的去路。5月24日,汉中军分区成立,隶属陕南军区领导。
5月12日,中共陕南区党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解放全陕南,成立中共陕南区党委前方委员会,统一领导西进前线的党、政、军、财工作。会议还研究决定正式成立中共安康地委和安康专员公署,唐方雷任地委书记、专员王廷佐。5月13日,中共陕南区党委决定,中共陕南区党委前方委员会(简称前委)由汪锋、刘金轩等6人组成,汪锋为前委书记。
5月的陕南前线,军事斗争形势异常严峻,胡宗南为确保陕西关中作战的侧后安全,保住日后南逃入川的退路,将安康列为战略重点之一。5月以前,就向陕南安康地区投入两个军四个师的兵力,并以安康为中心,建立了以白河天池岭为重点,南北长约75公里的第一道防线;以平利、竹溪间之关垭子为重点,南北长约90公里的第二道防线;以平利女娲山为重点,南北长约50公里的第三道防线。6月初,胡宗南又急调两个军和四川的一一〇军增援安康,国民党企图以装备精良的优势兵力,在安康与白河的纵深200多公里的地区内,凭借高山耸峙,丛林缓坡和坚固的既设工事以及汉水、白石河、蜀河、旬河、吕河、坝河、黄洋河等诸多河流,建立起防御体系,妄图阻止解放军的西进步伐。十九军和安康军分区在数量和装备上处于劣势,但广大指战员斗志昂扬,求战心切,人民群众踊跃支前。5月23日,十九军便集结于鄂西北郧县黄龙滩,首先发起白(河)竹(溪)平(利)战役,拉开了沿汉水西进,解放全陕南的序幕。24日,十九军在白河独立营的配合下,包围白河县城,当日下午发起攻击,全歼敌二十七军四十七师一四一团和地方保安团2700余人,收复白河县城,打破敌第一道防线。破敌当日,汪锋赋诗一首:
残败敌军四七师,依山傍水守城池。
狂夸天险难飞渡,幻恃强援不可支。
荼毒生灵非昔日,净氛扫雾正其时。
强军西去征陇蜀,踏破白河纵马驰。
5月30日,五十七师攻克竹溪县城后,又从正面攻击关垭子至老阳山守敌。五十五师则采取迂回战术,远程奔袭,不惜冒雨而行,取道深山密林,掩护行动意图,侦察分队智取高桥,攻下十八盘,全师指战员势如破竹,歼敌九十八军2200余人,攻破敌之第二道防线。31日,十九军进入平利县境,五十五师一六五团占领平利县城,当日成立了县城城防司令部。第二天,成立了县人民政府。6月3日,中共安康地委带领干部工作队进驻平利县城。6月6日,陕南区党委也发出指示,指出新区第一阶段工作方针。收复和占领白河、竹溪、平利三县,胡宗南大为震惊和不安,急调第三军和第六十九军急速驰援,加强安康外围防守力量。汪锋、刘金轩率第十九军撤离平利,移驻竹溪县西部地区休整待机,第五十七师加强警戒,牵制敌人,阻敌于鄂陕交界的关垭子以西地区。
6月7日,敌六十九军、二十七军、九十八军以四个团的兵力,向十九军五十七师一七〇团阵地双龙寨、蒙西垭、马盘山多次发起攻击,均被击退。毙伤敌人500余人,俘敌400余人。6月20日,敌以一五三师、一四四师、一一七师、一五八师、三十一师等五师之众,向十九军所守之老阳山、鹰嘴崖阵地发动猛攻。汪锋、刘金轩指挥一七一团顽强防守,激战竟日,击退敌人五次集团攻击。阵地工事被毁,子弹打光,与敌展开白刃格斗,毙敌副师长以下570余人。
7月,陕西西安和关中地区大部分县已经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集中优势兵力,采取牵马(鸿逵)打胡(宗南)的作战方针,发动扶(风)眉(县)战役。为配合第一野战军扶眉战役作战,7月10日,汪锋、刘金轩率十九军向陕鄂边界的关垭子三个师守敌发起攻击。此次战斗,敌一四四师全部被歼,师长符树蓬及其以下1360余人被俘、敌一三五师及二十七军部队均有很大伤亡,敌一三四师四〇三团团长李定都被击毙,重新收复平利县城。
冲破敌人两道封锁线和收复平利,十九军仅以一个军两个师的力量,就将敌二十七、六十九、九十八三个军六个师打得七零八落。胡宗南深恐解放军进攻安康,一面严令其二十七军、九十八军两军残部守住女娲山、大岳妇、洛河街三线,争取时间;一面将第五十三军(辖一二三师及陈岗陵师)急调安康。九十八军不得不将全部五个团兵力拉上大岳妇、洛河街阵地布防,二十七军以比较完整的两团预备队防守女娲山。这时,扶眉战役刚刚结束,胡宗南刚刚损失4万余人马和关中8座县城,正处在伤心与惊恐之中。7月17日,汪锋、刘金轩根据敌情变化,率十九军继续西进,兵分两路,向女娲山进逼。五十七师从平利县城边的普济寺出发,作正面佯攻;五十五师向南迂回,绕道100余公里,迂回到女娲山后侧的老县;安康军分区部队由旬阳神河向高望山活动,以牵制敌人。20日,国民党守军二十七军受到前后夹击,全线溃退,五十七师一七一团攻占女娲山,至此,胡宗南精心驻营的第三道防线随之瓦解。女娲山是平利县城西北的天然屏障,海拔近千米,是平利向北通往百公里之外安康城的必经之地,道路沿女娲山山脊起伏上下,盘旋而行。
女娲山防线被瓦解,胡宗南以第二十七军残部退守安康老城,企图在安康近郊与解放军作战。以图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顽抗到底。而十九军攻下女娲山,稍事休整,即于22日乘胜前进,先后攻下安康城南狗脊梁、药王寨,直抵安康城东南近郊的牛蹄岭。
牛蹄岭地形险要,南依大巴山,易守难攻,是安康城东南的天然屏障。胡宗南以三个军的兵力,构筑坚固工事,背靠汉江固守。与此同时,胡宗南还从汉中调来机械化炮兵,炮兵阵地设在汉江北岸。时逢盛夏,天气异常燥热,地面犹如蒸笼,树叶卷缩,禾苗枯萎。7月23日,汪锋和刘金轩下令十九军和安康军分区独立七团发起牛蹄岭攻坚战,全军指战员冒酷暑,战顽敌,浴血疆场,战斗最激烈时刻,短兵相接,白刃格斗,失而复得,几经易手,反复争夺近20小时。经激战,敌终归不支,败下阵来,十九军占领牛蹄岭。24日晚,攻进安康新城和老城西关。
牛蹄岭战斗,是十九军冲破敌人三道防线之后进行的最惨烈的一场激战,此役共歼敌2000余人,生俘550余人。同时,十九军也付出了1200余名指战员的生命代价。
陕南战场不仅与西北战场,而且与全国其他解放战场是紧密相连的。牛蹄岭战斗结束后,正是第二野战军主力部队向国民党大西南后方大迂回、大包围的时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从战略全局出发,为把胡宗南拖在陕南,防止他过早入川,以减轻第二野战军压力,电令即将参与解放大西南的周士第第十八兵团,从宝鸡、秦岭一线暂停入川,同时电令十九军撤离安康城郊,退移平利、白河和旬阳县蜀河镇地区休整待命。至此,十九军完成了第一次西进任务。
攻占牛蹄岭前后,中共汉中地委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宝鸡黄家崖成立,共辖11个县,归属陕南区党委和陕南行署领导。
此次西进,汪锋、刘金轩率领的十九军2.5万主力部队,经过两个月顽强奋战,接连摧毁胡宗南四个军设立的三道防线,解放三座县城,直抵安康新城。其间,共进行了30余次激烈战斗,毙俘敌人2万余人,把胡宗南的第二十七军、九十八军、六十九军、第三军四个军和直属火炮团,以及从四川抽调前来增援的第一一〇军,还有王凌云纵队等10万余人牵制在安康以东,从而策应和支援了第一野战军的扶眉、陇东战役,为胜利解放西安关中、陇东等地区做出了贡献。
在粉碎敌第三道防线女娲山和牛蹄岭战斗后,汪锋主持前委,领导十九军整训,领导安康地委、平利县委和县政府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安定民心,建立民主政权,组织群众发展生产,总结支前工作,做好下一步支前动员,收缴散于民间的武器弹药。
部队休整期间,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十九军和中共安康地委以及解放区的人民群众,在平利、白河、旬阳、蜀河镇分别召开了庆祝大会,举行了盛大游行,热烈庆祝新中国的诞生,汪锋代表陕南区党委、陕南军区和十九军指战员,在平利庆祝大会上发表了致辞。
庆祝大会之后,10月7、8两日,中共白河县委和安康地委召开了白河各界代表会议,汪锋代表前委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除报告全国及安康解放战争形势之外,着重对白河县,特别是县城城关纠正“左”的偏向,正确执行城市工商业政策、打通城乡交流、组织山货出口、贯彻劳资两利、繁荣市场、稳定金融、巩固货币等作了指示。与此同时,他还对码头工人的差务与工资问题、营利性质的公营商店的职工工资待遇问题、灾后免征营业税和贷款问题、农民负担问题、保护城市工商业问题等发表了重要意见,受到了与会者的赞同。
10月6日,汪锋到达汉江边的白河县城这天,正逢中秋佳节,当晚他登上白河县城原国民党中央银行大楼赏月时,诗兴大发,赋诗一首:
登楼赏月光,江浪似腾骧。
两岸灯明灭,三山影莽苍。
觉凉添征衣,展图思戎方。
初尽运筹意,晨曦映北窗。
关于陕南军区部队第一次西进所取得的战果与成绩,在全国解放后编写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文集》第五集中有所反映,从而把汪锋、刘金轩所率领的陕南军区主力部队——第十九军第一次西进作战,以及陕南地区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前线的丰功伟绩载入史册。
十九军在平利、白河和旬阳蜀河镇休整期间,汪锋主持前委协助安康地委、行署在新解放区建立各级领导机关和民主政权,发展党的组织,培训干部,发展武装力量,剿匪反霸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为整个陕南的解放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秦岭之子:汪锋革命传奇/许发宏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