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被现代学者和科学家赋予“中华父亲山”“中国绿肺”和“中国南北方分界岭”等诸多头衔,这些称号以“中国”为前缀,使得秦岭这片形成亿万年的久远土地被重新审视,纵观史书典籍,“南山”“天下之大阻”“终南山”等描述让我们产生无限遐想,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围绕“乐山”“乐水”得以释怀;这些古籍加之国人对于秦国、秦地的认知,使我们对于秦岭的概念仅仅停留在比较狭窄的地理范围中。但随着地理科学的研究发现和测绘地理信息的突飞猛进,使我们有机会第一次全方位俯瞰这条东西长逾1600千米,南北横亘几百千米,地跨甘肃、四川、陕西、重庆、河南、湖北六省市的“中华脊梁”。
秦岭也是一座巨大的生物基因宝库,是中国北方具有最完整生物圈的区域,独特的地形构造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气候类型,造就了这座起于中华南北大陆之间的“绿岛”。行走于秦岭两麓的峪口峰顶,或徒步穿越,或采桑溪钓,秦岭给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放松的好去处。秦岭山中多灵秀,灵秀妙中生烟云。挺拔伟岸的秦岭通过他的点滴烟云,孕育并汇聚了大江大河的雏形。到过都江堰宝瓶口的人一定会暗赞秦时李冰父子完成的宏伟工程,但可曾想过正是源于秦岭所属岷山的岷江之水造福了成都平原一方;站在重庆朝天门码头,望两江融汇,交通往来,可知正是这条来自秦岭大散岭的嘉陵江繁荣了巴郡山水;登临黄鹤楼,武汉三镇威名远播,又是这发源于秦岭南麓的涛涛汉水见证了荆楚大地的年华更迭,而汉水恰恰又是秦岭的血脉;秦岭北麓平行于秦岭的关中母亲河渭河,也以其厚重的底蕴与和顺的个性养育了关中与长安的历代秦人。一座山同时承载了秦、蜀、巴、楚四大区位文化,不得不赞叹秦岭对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环保厅等相关单位和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书中地图的编制还得到了陕西省秦岭测图工程项目办的技术和数据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秦岭全景图记/《地图上的秦岭》编纂委员会编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