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馈赠沃野的千里隐龙——东秦岭

  秦岭向东进入河南省和湖北省后山体海拔继续下降,到南阳盆地北缘时多有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分布。东秦岭北端的主脊是草链岭—华山,草链岭下面是洛水的源头。说到洛水,人们不禁想起了《洛神赋》和凌波微步的仙子,就想去洛水的源头看看。洛水和箭峪岭下面的灞河分别滋润了洛阳和长安两大古都。草链岭—华山的东延进入河南省后叫做崤山,该支脉向东一直达到洛阳附近,称为邙山。而草链岭以南丹江北岸横着一道称为蟒岭的山脉。蟒岭向东进入河南省后分为两支,北支叫熊耳山,南支就是伏牛山了。伏牛山余脉向东南方向暗接桐柏山—大别山一线,在地质上将东秦岭造山带与大别山造山带连接。

  伏牛山为汉江支流白河、唐河与淮河诸支流的分水岭。东段秦岭海拔高度骤降为1000—2000米左右,峰顶海拔不超过2200米。由于更加靠近黄淮平原和东南部季风区域,加之山体高度普遍不高,使得南北自然地理差异小于中段秦岭。但其中伏牛山仍然是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之一,南阳盆地与山体北麓的黄淮平原无论在降水、气温和农作物多样性方面都有较明显的差别。

  东秦岭,直接造就了长江中下游的千里沃野。众所周知,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方自然地理分界线。东秦岭山脉最东头已深入淮河源头桐柏山北麓,从这里开始,中国南北方分界线的指导意义就大于实际意义了。因为淮河作为一条水量不大的河流,类似于人为划定的一条南北分界线,是一条模糊的南北界限。河流两侧气候、地貌、植被等地理要素不会有明显差异,差异需要在河流两侧几百千米的广度内才能得以体现。所以,秦岭东段的延伸与其延伸的方向,对于科学界定中国南北方分界线的走向有重要的参考依据。

  东秦岭伏牛山与武当山、荆山共同夹持一个断陷盆地——南阳盆地,盆地内气候温和湿润,土地平整肥沃,素有“豫南粮仓”的美誉。南阳盆地与荆襄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阳诸葛庐”就是蜀汉丞相孔明的故乡,人文历史底蕴极为深厚。南阳盆地油气资源也极为丰富,绿油油的农田之上架满了江汉油田的“采油磕头机”。丹江口水库是汉江和丹江交汇处的一大水利枢纽,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实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有效调节江汉平原下游洪涝旱情和灌溉给水用量。

  东秦岭在熊耳山以东还形成了平原之上的一道圣地,这就是中岳嵩山,由于山势陡峭,物产资源丰富,距离中原政治中心近,使得佛教文化在这里深深扎根,享誉中外的汉传佛教第一寺院——少林寺就位于嵩山脚下的少室山。

  东秦岭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密集,是中西部不可多得的丰饶之地。保护好东秦岭就能保证淮河流域和江汉平原的富庶繁荣。

出处:

秦岭全景图记/《地图上的秦岭》编纂委员会编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