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汉乐土——江口回族镇

  宁陕县江口回族镇属革命老区,既是安康市唯一的少数民族镇,也是陕西省仅有的三个民族镇之一。全镇总面积472平方公里,辖9个村和1个社区,有2556户,共9233人,其中回族637户,共288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1%。该镇60%的回族人口集居于江河、旬河、竹山沟、冷水沟等流域。江口镇的回族分布呈现出回汉大杂居、小聚居的显著特点。在和汉族共同居住的情况下,回族风俗没有太大变化,保持着自己的习惯,体现了回汉的相互尊重和团结。

  宁陕县江口回族镇历史悠久,境内分布有始建于清朝的江口清真寺、向坪清真寺及近期修建的高桥、冷水沟、七里等5座清真寺,有本籍和外籍阿訇13人。迄今为止,江口回族在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节日及日常的宰牲口、念“百里阿提”、周五的“主麻日”等都依然保持着伊斯兰教文化的烙印。5座清真寺的建筑风格都保留了伊斯兰的建筑文化元素和符号,像5朵璀璨的奇葩镶嵌在江口回族镇,其中又以江口清真寺尤为突出。

  江口清真寺位于江口回族镇政府驻地,始建于明朝,是当时回族商人用骡马驮运建筑材料修建而成,占地面积1580.79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共32间。早期建筑属典型的土木结构、汉式建筑,墙体为土夯墙体,大殿门口有石墩木柱6根,屋顶为灰瓦(小瓦),以传统技艺建成,由礼拜大殿、两侧耳房的水房、阿訇宿舍和寺管会建筑构成,门窗、屋檐板全为绿色漆染,体现了伊斯兰教的“顺从”和“和平”。

  1997年,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指引下,县政府落实了寺院房产政策,将原国营旅社南楼购买后划拨给江口清真寺,现用作寺管会办公场所和阿訇住房。2003年,在大殿原址上,新修建砖混结构礼拜大殿一层,大殿地面全用木板铺成,上铺拜毯,以便群众礼拜,屋顶则为阿拉伯式的穹顶风格。在通往清真寺主建筑的巷道建有高3.4米、宽4.4米的阿拉伯式门楼,顶部用灰色琉璃瓦装饰,中间立有新月标志。2006年,清真寺修建了水房、灶房、餐厅等配套设施,内部建设初具规模。江口清真寺主要用于李家坪、塔尔沟、冷水沟、向坪、江口街及过往的穆斯林同胞开展周五聚礼,同时,伊斯兰教传统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节日都以此寺为主要宗教场所。江口清真寺可容纳200余名穆斯林群众开展活动。

  清真寺是穆斯林群众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教职人员提高“尔麦里(功德)”、履行五番礼的场所,属清净之地。按照教规教义,严禁在寺院内吸烟、喝酒、赌博,干违反宗教教义的事。寺院教职人员都是以寺院为依托,开展日常的五番礼、周五的“主麻日”聚礼、讲沃兹(伊斯兰教经典和教义、教法、宗教知识)等活动。

  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江口回族群众的生活习俗与汉族有很大的不同,饮食以米、面为主,吃牛、羊、鸡、鱼肉等,逢三大节日和小规模的宗教活动都炸油香。现在回族特色饮食如清真牛羊肉水饺、牛羊肉泡馍及特色清真餐饮店在当地和关中日益崛起,清真牛羊肉系列风味小吃享有盛誉。回民很爱喝茶,江口回族同胞都用本地产的青茶招待客人,时喝时添水,很是客气。

  江口回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团结、相互尊重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汉族群众过红白喜事时,必须请回族厨师做回民宴席,便于招待回族同胞;回族群众开展伊斯兰教传统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节日时,也要给汉族同胞发请柬,诚恳地邀请汉族群众参加。严格地讲,回民是不过春节的,只过自己的三大节日,现在他们不仅过自己的节日,也跟汉族一样,过起了春节这一传统佳节。

出处:

秦岭绿都 山水画卷:宁陕/中共宁陕县委宣传部编.-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