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开过大年——春节

  过年,指农历的腊月(十二月)三十或二十九日(小月),人称“大年三十”或“除夕”。除夕这天早饭后,各家各户将房前屋后、室内室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将垃圾清理出门。接着在门窗上贴上对联、门画(亦称门神),在大门齐缝处还要贴上“开门大吉”的喜条。面对大门的正墙上设置神龛,安贴家神,在两边墙上和各室贴上年画,在大门外挂檐灯,满屋布置一新。就连猪圈、鸡舍都要贴上“姜太公在此,有猪不卖”和“六畜兴旺”“鸡鸭成群”的喜条,以免瘟疫,以求吉祥。若当年家中有老人过世,只用白纸写对联,次年用绿纸,第三年用黄纸,第四年才能恢复成红对联,谓之守孝三年。

  布置完毕接着燃放鞭炮,吃团年饭,一家数口,不论几代同堂,都要围在一起共餐。除父子不能猜拳外,其他关系的人,不论辈分和男女老幼,均可猜拳行令,直至尽兴方散。

  饭后,全家最长者在正堂神龛前打坐,由低辈到高辈、由小到大分别给最长者磕头拜年,最长者按人数发给“压岁钱”。拜年完毕,家长安排男性家人携香、蜡、火纸、鞭炮、灯笼到祖先坟地“上亮”。接着,在靠灶台的墙上贴灶王爷画像,两边配一副“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的红色对联,并摆供设香。然后,全家围着火炉谈笑风生,直至天明,谓之守岁。至半夜子时(零点),各家各户在大门外燃放鞭炮,谓之“出天星”,以示辞旧迎新。

  从新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三只可扫地,不可出门倒垃圾,谓之“防退财”。还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门”之说。大年头十天可谓之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麦。从正月十二日到正月十五日,夜夜“玩灯”,还有彩莲船、竹马、龙灯、狮子舞等表演助兴。近年发展为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举行“会灯”仪式,各种节目尽情表演,焰火爆竹齐鸣助兴,最后由举办单位颁发奖金,以资鼓励。

出处:

秦岭绿都 山水画卷:宁陕/中共宁陕县委宣传部编.-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