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柏山顶开阔旷野,“坦”是紫柏山顶最富有魅力的景观,稀有、罕见、迥异于寻常,给人带来神秘、惊奇、非同一般、出人意料、不可思议的美。坦的形状似锅,也有似碗似碟的,平面轮廓圆形或椭圆形,口径几十米至千米不等,深从几十米至百十米,中央多有垂直向下的管道(人们称“无底洞”),地表水顺坦面沿着管道下沉。紫柏山顶起伏平缓,顺着山顶东西约20公里、南北约3公里,聚集大小上百个坦。尽管这里有充沛的降水,但坦面沥水,地表干旱缺水,加之山高气候寒冷影响,其植被组成主要是冷中生的多年生禾草植物或伴生的杂草类。这些草类群落结构简单,层次不明显,生长密集,植株低矮,形成草毡,绵绒绒的,脚踩上去厚厚的、酥酥的,还伴有小花一片片。如在这里拍婚纱照,应该是很浪漫的,随便一处,就是美丽的背景。草甸属于非地带性植物,在坦与坦相连接地和一些平缓处,因土壤水分较好,草甸会伴同虬枝横生的山柳、成林的杜鹃、箭竹一起生长,多呈灌木丛,人们称之为“盆景树”。两万多亩草甸,一望无垠,风吹过又似一片碧波荡漾的湖水,草海浩渺。每年草甸冰雪融化后,到处是春天的景色,黄色的报春花和紫色的野火球相继开放,“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时走进草甸仿佛进入仙境。七月,城里已是烈日炎炎,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长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山中。”城里人只知道百花齐放在春天,可这里夏天依然是一片花的海洋。知名的、不知名的,不同颜色的花,成片开放。这里空气清新,透明度高,光线中紫外线较强,又无污染,无论哪种颜色的花都十分艳丽。如果说植物因绿色容易被人们忽视它们之间的差别,这里姹紫嫣红花的色彩,张扬地昭示着草甸植物种类的丰富。这里春天和夏天的花卉之美不是我们走进任何一个公园所能够领略到的。
草坦上散落着千万个白色的石头,引人惊奇。石头都无锐利棱角,光亮圆滑,酷似羊群分布在草原上。有些石头上布满圆形、椭圆形、匙形、半圆的坑洞,酷似放大了的鱼和兽的头骨,这显然是经过了流水与风的雕琢。令人难解的是紫柏山顶高于周围山顶,怎会出现这样的遗迹,这只能从地壳运动中去找答案了。
旷野的草坦,吐纳着紫柏山的灵气,坦形也各异,因此坦的名称是以坦的形态和植被特色来命名的。《留坝厅志》载:“头坦、二坦、三坦长春坦,四坦有菊花,五里坦、松花坦多松,其花可食。神葱坦,多野葱,俗名天蒜,旁有古墓群。黄花坦,草多黄花。白花坦,草多白花。盘龙坦,形如葫芦,高仰前首,后驰巨尾,草木皆蜿蜒而生,昔有龙于此飞去。坐禅坦,草花多,白如银,恍若身处蓬莱仙境。大坦,小坦,莲花坦,山花红白如莲。大木坦,一棵紫柏树高二丈。仰天坦,坦形凹如仰盂。锦鸡坦,多锦鸡。方平坦,迷魂坦,多迷魂草,触及即迷不知返。金盆坦,松荫坦,松树荫蔽数亩。梅花坦,有鹿,身斑如梅花。入地坦,地中有穴,透水入地。贝母坦,产贝母,大如钱。长青坦、古柏坦,多古柏。卧云坦,降雨云出,天晴云归。长坦阔二里余。八十二坦,坦坦有名。”这里集中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坦群,很奇妙。紫柏山的坦,其实是地面上的封闭性小洼地,是地貌学上溶蚀漏斗的雏形,其成因是地表水沿垂直裂隙向下渗漏,使裂缝逐渐扩大,先后在地较浅处形成隐形孔洞,随着孔洞的扩大,上部土石逐渐崩落,开始在地表出现环状裂开面,最后陷落形成漏斗。岩溶漏斗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初级阶段。
登上紫柏山顶,没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感觉,只有一览群山小的诗情画意。远处各种形态的群山匍匐在脚下。薄纱云、大朵大朵的蘑菇云和碧空的蓝天,还有时隐时现的白雾环绕眼前。这时山顶草坦,就连迎接游客的亭台、木板小道,也给人一种朦胧的美。山风扑怀,岚雾洗面,清新温润。紫柏山的美,美不过山顶的草坦、蓝天和云彩。
汉中文化之旅/来文基,魏素娟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