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老黎坪的巴山松林和原黎坪垦区

  老黎坪景区位于森林公园中部,汉(中)黎(坪)公路终端,偏远离世,故有老黎坪之称。景区面积3885公顷,是个山顶盆地。四周山峰海拔2000米左右,有巴山松原始林,盆地中心有田园风光和黎坪垦区管理局旧址。

  (一)云雾山中的巴山松林

  老黎坪盆地周边,山高林深多雾,巴山松林随群山绵延,绿浪滚滚,人行其间,浑身感到舒爽,飘飘欲仙,神清气爽。在湿润的新绿中,鸟鸣都更为嘹亮动听。

  松树在我国南北都有。落叶松树干细长,材质坚韧;红松粗壮挺拔,树冠占地十几平方米,颇有帝王之势。老黎坪石郎坝有万亩巴山松林,材质和东北红松媲美,树体高大,树干挺拔,分枝少,木材利用率高,材质优良,且具有较强抗逆性,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同时具有观赏价值。它喜光,不畏干冷,根深,在土层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长,为我国松树中优良树种。天然的巴山松林分布在川、陕、鄂三角地带的巴山,海拔1150~2000米的中低山,由于长期重采伐、轻造林,甚至只采不植,原分布区的巴山松现多为零星分布,处于濒危。而老黎坪现在有全国保存最大的一片巴山松林,极显珍贵。树干高约30米,平均胸径60厘米,树龄多在120年以上,有的树梢虽已枯焦,但仍是那么苍劲挺拔,郁郁葱葱,显示出钢筋铁骨般的姿态,给人以巨大的诱惑力。

  走进原始的巴山松林,让人惊叹。树高参天,树干粗壮,枝杆平伸,郁闭度高,地被层植物不发育,枯枝落叶层厚,阳光将枝叶的影子弄得斑驳,轻烟弥漫,薄雾渺渺。树林里分布大量植物精气、杀菌素,空气新鲜,松脂清香。湿度较大,空中似乎要落下雨滴。脚踩在枯萎的松针上,软绵绵的,有水渗出,时隐时现,下层的腐殖质是巴山松吸收的营养。那飘落下来的黄色松针和松果,吸引着动物来尽情享用美食,巴山松雇佣它们来担任播种的任务,没有它们巴山松就更新不足,就没有新的树木参天而起,松林将逐渐老化,甚至消亡。

  在巴山松林,生长两年的松果成熟后,有坚硬的外壳,既是松树繁衍后代的种子,又是动物生活的大餐。松果坚硬,即使是从30米高的树冠掉下来也不会破裂。松子如果不能脱离松果的壳就不会有发芽的机会,然而松子释放出来强烈的香味,这对一些动物来说,是难抵挡的诱惑。松鼠尖利的门齿,就好像是为剥开松果专门设计的工具;蜡嘴雀的喙非常有力,每啄一下都会取出一颗松子;星鸦长长的尖嘴,就像一把专用的钳子,可以撬开松果坚硬的外壳……动物吃饱喝足后,在青苔上蹭去粘在嘴上的松油,把松子塞进树缝,营造过冬粮仓。星鸦会埋藏上万颗松子,自己吃一半,剩下的松籽进入土壤。松果是黑熊唯一能吃的坚果,它的吃相虽不雅,但对松树来说是一件好事,吃的时候把松子掉在地上就有了发芽的机会。野猪也被松子的香味吸引来,它们有拱土的习惯,可以帮助种子松土……松子富含油脂,能为动物们过冬提供充足的热量。如果没有这些食客,种子就无法进入土壤,获得发芽的机会。巴山松以美味种子为报酬,雇佣动物们担任播种的农夫。巴山松和森林里的动物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生互惠关系。看似寂静的松林,却一片生机。你看,森林里的倒木,首先被速生速腐的菌类占领,不久,又覆盖着苔藓。只有到了原始森林,你才真正了解什么是参天大树,什么是栋梁之材,以及植物和动物、高等动物和微生物它们之间的关系。

  黎坪巴山松林也有沟壑、溪流、瀑布。纤细水流的侵蚀,剥开了地表的肌肤,穿林绕麓跌宕,珠溅玉碎,银丝飘拂。有瀑就有潭,潭卧明亮的溪水里,如优雅的眼睛,一半是天空的深蓝,一半是茂林修竹,真美。许多鸟儿鸣啭,你可真切感受到空谷鸟鸣的意境;还可以看到华丽的锦鸡群,个个拖着长长的尾巴,扑棱棱地飞起,舒展开翅膀,让你放飞心情,追踪着它的身影。那绝壁奇松更令人叫绝,树从绝壁岩缝生出,它的根定生在绝壁上,又陡然向上生长,树和树根呈90度,直指云天。它以白云为乳,而云又为松叶所吐出,蒸蒸而升。绝壁松,是云中龙,它虬枝傲然,向空耸立,爪角森森,身上鳞甲斑斑,它一方面把爪牙深深地插入岩石,与岩石生死纠缠,雌雄难解;另一方面又破岩裂石,急欲挣脱崖石的禁锢…

  黎坪巴山松林云蒸霞蔚。因为这里山大峰高、谷深林密、雨水充沛,故林中多雾。特别是雨后初晴,深沟巨壑之中,烟云缕缕,冉冉上升,成团成片,迅速弥漫,汇成波澜壮阔、浩瀚无边的“海洋”。这云海波起浪涌,似海非海,非海似海,使山体动静结合,变幻莫测,神奇而又美妙。这里的山因有白云飘浮蜿蜒,山峰起伏连绵九节,形若游龙,故名龙山。龙山上部有一座庙,名叫九龙寺,那里有晴岚妙境,常年云蒸雾腾,蔽峦锁峰,时隐时现,游人立于庙前好像来到九霄之巅,白云时而轻絮涌深谷,时而惊涛翻山顶,雨后的夕阳下,必有彩虹横空出世,更难得一见的是还会出现罕见的“佛光折影”。佛光是自然界的一种独特光学现象,当太阳在观赏者的身后,太阳光将人影投射到观赏者面前的云雾之上,云雾中细小冰晶与水滴形成独特的彩虹光环,光环内有人或物的影子产生,这是太阳光通过空气中悬浮的细小水滴发生折射而产生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二)黎坪垦区和大西北开发者先驱——安汉

  老黎坪山顶盆地里的坝子,面积约五六百公顷,四周冈丘围绕,林木茂密,散居着三四十户人家,自然散淡,古朴静谧,亦农亦牧。公路从坝子中间穿过,土地肥沃,水稻、玉米、洋芋等茁壮生长。溪流舒展地从田园中淌过,波光粼粼,潺潺欢唱;有鸭群游弋,不时扑棱棱地展开翅膀,嘎嘎鸣唱,河水故名“鸭溪”,溪畔水草蒹蒹,有鹭鸟时飞时停。田园里有近2000平方米的老龙潭,泉水静静向外溢流,浇灌着农田。水牛卧池塘,农夫扶犁耕作忙,还时不时听到牧童在山冈和农夫在田间的清唱。

  《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田间》:“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白。”

  《农家》:“夜半呼儿趁晓耕,赢牛无力渐难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这里的景致随时令变换。春天白雪为山顶戴冠,草木吐翠;夏季一片绿色,沁人心脾的凉爽;秋天被五彩斑斓、姹紫嫣红的色彩覆盖;冬天白雪皑皑,玉树琼花。

  就在这个田园靠山的村子里,有一院被树林所掩映,简陋的土墙瓦屋,两扇朱漆大门,朴素的民房,充满了山野的气息,这是当年黎坪垦区管理局机关所在地。院内中间是大礼堂,可容纳千人集会,后面是厨房,还有一排简易房舍。大院右侧一排小屋,第二间是当年黎坪垦区管理局局长安汉先生的办公室兼宿舍,里面有办公桌、火盆、火钳、木箱等遗物和安汉遗著手迹,墙上挂着安汉的遗像和介绍黎坪垦区及安汉生平事迹的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人民惨遭杀害和磨难,背井离乡的难民从日军铁蹄下辗转流亡到内地。时任国民党政府实业部科长、兼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等职的安汉出任了陕北黄龙山垦区管理局代局长5个月,收容难民9万多人,开荒7万亩。民国二十七年(1938)抗战日紧,国民党政府经济部与赈济委会决定开辟陕西黎坪垦区,收容沦陷区流亡难民,安汉先为黎坪垦区调查团团长,他在《黎坪垦区调查报告》中说:“能够救一名难民,能多开一寸土地,能多增一份生产,即是救国,即是抗战。”1940年初,安汉出任黎坪垦区管理局局长。当时的黎坪位于川陕边境,游勇、盗匪盘踞,路又不通。安汉简装来到黎坪,将猖狂一时的土匪收编,铲除罂粟,执刀开出连接四川和汉中的道路,收容难民3万多人,垦荒6万亩,为垦民修房700多座。还供给垦民衣食、住宿、耕牛、农具、种子及副业贷款。“计口授田,各安其所”。还建有垦区儿童教养院l所、小学4所,礼堂、宿舍、办公室、图书馆、医务所、公安部、邮所等用房80多间;修建简易公路4条,总长160公里;兴修了林场、木材加工厂、炭场、酒精厂等。市场四起,经济活跃,“治安已臻佳境,使黎坪这个荒芜之区现已商肆栉比(民国三十一年《陕行汇刊》第5卷第1期)。”安汉1942年去重庆向国民政府农林部做了汇报,监察院长于右任书写了“天地有正气,园林无俗情”的题词给以赞扬。然而次年,安汉受国民党反动派诬陷被杀害。

  民国三十年(1941)秋,陕南霖雨成灾,饥民遍野。一天安汉下山,路过一茅屋,见三个小娃哭成一团,探问知其父出门借债无着,自缢于树上,母离家寻夫,见丈夫自杀,悲痛欲绝,也投井自尽。安汉将三个孤儿交给他舅父抚养,发起并组织了汉中春荒救济委员会。在成立大会上,安汉讲了这一惨状,并说:“这些惨状,衙门的人不常在农村跑动,是不会知道……”地方官员祝绍周等人神色忸怩,情不自安。

  民国三十一年(1942)秋,国民党中央监察院晋陕监察公署监察使王陆一来汉视察,城乡绅士纷纷控告地方官员苛政,安汉也说:“祝绍周不读书,刚愎自用……”随后,祝绍周与孙宗复密谋策划安汉私种大烟的冤案,将安汉杀害。黎平人民怀念安汉,野祭烧纸于路旁。

  安汉被杀后,黎坪垦区中落。

  黎坪森林公园管理局对黎坪垦区管理局旧址进行了修复,对黎坪垦区业绩和安汉生平事迹进行了展出,向游人开放。

  安汉(1896—1943),字三杰,南郑县梁山镇人。毕业于陕西农业学校,法国郎西大学农学系留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农务处主任、陕西省建设厅科长、陕西省职业学校校长等职。1930年春,执教北平中法大学,转任中央实业部技正,参加西北实业调查团,对热河、绥远、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农林牧业做了全面调查和研究。1932年,参加陕西实业考察团南组,对商洛、安康、汉中、宝鸡所属大部分县进行了考察。1933年安汉任国民政府实业部科长,兼任行政院新疆建设计划委员会委员。次年,又兼任中央农业试验所技正和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农场筹备特派员,勘察了甘、宁、青三省,选定了试验场址。1937年秋,出任陕北黄龙山垦区管理局代局长。

  安汉是一位具有强烈正义感和民族气节的爱国知识分子,是一位创立垦殖理论的科学家和开发大西北的先驱者。他留学法国学农,有人讥笑是“笨伯”,他作诗回答:“笨伯头衔任所乎,各从所好本殊途。分明祖国龙方蛰,学到雕龙德不孤。”他在南锡大学担任华籍学生会会长,听到孙中山先生逝世,亲笔书写挽联:“天忽夺吾一老,人当念彼三民。”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他以学生会名义致电上海学生总会,声援反日正义斗争。回国后,在和青年朋友交往谈论中认为:外抗强权,当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共同勉励。

  他建议将西北予以开发,能助国富民强,巩固国防,战胜敌人。他在《西北垦殖论》的《自序》中说:“汉生长西秦,幼习稼穑,留学法国,专攻农牧,以开发西北为职志,以研究屯垦为要图。”先后六次参加或率领考察人员对西北、西南进行考察,撰写了《西北垦殖论》《西北农业考察》《陕西黄龙山垦区调查》《陕西黎坪垦区调查报告》四部著作。1932年《西北垦殖论》出版时,于右任在序言中赞扬这部著作叙事翔实可靠,方法切实可行,以所学专业知识制定开发西北资源的具体规划,确为切合时势的主要著作。蔡元培写的序言说:“《西北垦殖论》既讲了西北垦殖规划的纲领,又有每个省区的具体着手办法,是一部切实可行的论著,有志于开发西北者不可不读。”

  参观了黎坪垦区管理局旧址,回顾黎坪垦区管理局和局长安汉的事迹,我们不禁感叹,抗日战争,由于国家的孱弱,中华民族承受了太多苦难,又由于当政一些官员,关心人民的苦难和生命安全不够,人民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今天我们走在复兴路上,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民族精神,与人民血肉相连,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奋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而努力奋斗!

出处:

汉中文化之旅/来文基,魏素娟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