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大秦岭巅峰
六月积雪

在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拔仙台附近,善男信女用石头堆砌起类似藏族的“玛尼堆”。

冬日里鳌山-四十里跑马梁上的美丽雪景

  当地老百姓所说的“六月积雪有也无”,幽默地表达了“太白积雪六月天”的真实情况。

  太白山的古冰川遗迹属于冰斗山谷冰川,从远古时代开始,就经历过大殿冰期、斗母宫冰期和太白湖泊冰期,是连接我国西部现代冰川与东部第四纪冰川的纽带。冰川后期又经过雪雨风霜的洗礼和高山流水作用的长期塑造,形成了今天的地质地貌格局。可以说,古冰川遗迹、六月积雪和石海、石河奇观,是太白山相依为命的孪生姐妹。古冰川是六月积雪存在的前提,六月积雪塑造了古冰川形成的石河石海,石河石海又点缀妆扮了六月积雪的独特美景。

  太白山和鳌山最有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冰川遗迹,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线附近。塑造这种特殊的地貌景观要有独特的气候条件,这里的冰雪时而融化、时而冰冻,如此反复无常地进行。在雪蚀、风力和冻胀作用下,有时甚至可以把地下埋藏的石头拔出来,像是巨石自然移动分化堆成不规则的藏族“玛尼堆”。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终于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第四纪冰川奇石、角峰、刀脊、横谷、断层、冰融、岩柱等冰川奇观。它们似人若仙,如禽若兽,怪石嶙峋,风情万种。

  尽管太白山和鳌山已经没有永久的雪线,也没有现代冰川,但它们却是中国中东部唯一给人以雪山体验的高山。从远古时代起一直到今天,“太白积雪六月天”被称为太白山一大奇景,这说明太白山季节性雪线是存在的。每年农历六月份前后,关中大地和汉中盆地一片葱绿,但太白山仍处在“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寒。赤橙黄绿青蓝紫,春夏秋冬难分辨”“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景”的季节里。站在关中平原大地,遥望高耸入云的太白山顶,白雪皑皑,银光四射,这种白与绿的极大反差,是我国东部其他山脉无法比拟的。

  20多年来登太白山体验雪的经历,以及听云游太白山的僧人和老者讲,太白山炎夏积雪的奇景由来已久。在古代寒冷多雪的岁月里,大自然始终处于原始状态,太白山海拔2000多米以上的高山终年积雪,银光四射。因为每年农历六月可以看到真正的白雪,故有“太白积雪六月天”的奇景。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冬季降雪大大减少,六月天也很少能看到未能融化的雪和新积的雪。“太白积雪六月天”的盛景现在已无法看到,成了人们心中永久的期盼和美好回忆。太白山是一座巨大无比的以花岗岩体为核心的断块山,目前人们在关中大地上看到太白山顶的白色雪像,其实并不是积雪,而是一望无际的白色花岗岩体和石山、石岭、石河、石海,在强烈太阳光照耀下反射的白色光芒,是太白山顶白色石头海洋给人们造成的错觉和条件反射。所以,当地老百姓所说的“六月积雪有也无”,幽默地表达了“太白积雪六月天”的真实情况。

  从历史和现实看,不论太白山处于有雪或无雪的年代和季节,六月积雪的概念还是唤起了人们登山观景的强烈欲望。现在人们六月天登上太白山,也只能从心灵上找到雪的体验和感觉,“六月积雪”仅仅成了太白山独特景观的代名词。谁不想在骄阳似火的盛夏看到白雪皑皑的冰雪世界?如果真的存在,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啊!

出处:

大秦岭巅峰/李明绪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