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河梁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丛林中的巡护小道
作者: 陈旭,周灵国
平河梁是大熊猫在秦岭最东部的分布区域,1983、1987、2001年进行的三次大熊猫普查,人们都在平河梁西侧及皇冠、钢铁等地发现了大熊猫的活动痕迹。2005年,人们又在平河梁北侧发现了大熊猫活动痕迹并发现新鲜粪便20余处。这些因素说明平河梁是大熊猫的栖息地,并且栖息地面积还在明显扩大,大熊猫已经沿秦岭支梁向东南扩展,它们的活动范围已经跨过210国道,分布于平河梁两侧的山地。
平河梁是陕西省宁东林业局的辖地。宁东林业局始建于1958年,是陕西省属六大森工企业之一。它位于秦岭南麓的宁陕县境内,北以秦岭月河梁为界,与户县、长安毗邻,西与宁陕县两河乡和宁西林业局相接,东邻镇安、柞水、安康,南与宁陕县的关口、贾营、龙王区接壤。辖区内涉及宁陕县16个乡镇73个自然村。宁东林业局建立4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木材116万立方米,营造人工林16万亩,其中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前营造林面积5.7万亩,天保工程实施后营造林面积10.3万亩。宁东林业局辖区内的平河梁,因为山体高大,森林采伐可及度低,区内大片的“岛屿”状原始森林得以保存下来,从上世纪80至90年代开始,这些残留的森林成为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林麝等野生动物生存的“避难所”。平河梁周边区域的冬峪河下游、大茨沟、古山墩等地,也已停止森林采伐近20年,平河梁周边因此形成了一片原始林和次生林区。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后,宁东林业局全面停止采伐,辖区内广泛开展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人工造林和天然次生林的恢复,让辖区内的森林资源逐渐得到恢复,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珍稀物种数量渐渐回升。
2006年,宁陕平河梁自然保护区成立,它位于宁陕县东北部,以秦岭南坡大支梁——平河梁为中心,涉及宁东林业局管辖的旬阳坝林场、火地塘林场、新矿林场部分地域,总面积15578公顷。保护区内有陆生脊椎动物273种,其中鸟类171种,兽类72种,爬行类16种,两栖类6种;昆虫有479种。大熊猫大约8至10只,分布在平河梁210国道东西两边的林区内;羚牛100至200头,林麝20至30只,金丝猴70至80只,白冠长尾雉100余只,红腹角雉1000余只。在这些保护物种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是典型的“旗舰物种”,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平河梁的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植被种类繁杂,现存森林植被以次生林为主。但森林垂直带谱依然完整,从高到低,依次分布着高山草甸、冷杉林带、桦木林带、松栎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区内竹林资源十分丰富,竹林面积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0%至25%,在大熊猫活动区域内,秦岭箭竹、巴山木竹、狭叶方竹等竹类呈斑块状分布,竹子贮量丰富,是大熊猫取之不尽的食物资源。
平河梁保护区内,最高海拔2964.6米,最低海拔598米,相对高差2370多米。境内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河流为洵河、池河和长安河,均属于长江水系的汉江支流源头,保护区的建立,对汉江水源的补给和涵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宁东林业局为了更好地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他们选择在平河梁沿210国道两侧的实验区开展生态观光旅游,其中以高山草甸、冷杉林等森林植被的观光旅游为主,他们希望通过控制游客数量、提高游客环保意识等手段,保持生态环境的自然状态,达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国有森工企业向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转型是大势所趋,宁东林业局把昔日植被破坏较少的平河梁区域建成自然保护区,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有益做法,让保护区管理者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平河梁保护区的建立,促成了大熊猫走廊带的形成,它已将北部的牛背梁、东部的镇安鹰嘴石、西部的宁陕皇冠和天华山保护区连接了起来,这对于有效保护、扩大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种群数量、活动范围和基因交流将起到重要作用。平河梁保护区从建立那一天起,就成为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岁月里,它所发挥的生态保障作用,必将超越昔日宁东林业局采伐木材所产生的社会价值。
出处:华夏走笔·秦岭家园/陈旭,周灵国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