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保护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守护生物“多样”精彩 共建和谐美丽家园
  提到生物多样性,不只是野外、保护区,在城市里,在小区、公园、学校……越来越多的生物出现在身边,成为人类的新“邻居”。图为许多鸬鹚聚集在灞河水坝上。
  精彩活动
  我市举办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
  5月22日下午,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在西安植物园联合举办了西安市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展板介绍、发放礼品等方式,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和重要意义,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科普展览、打卡拍照两不误
  市民现场收获“秦岭四宝”玩偶
  活动现场,由曲江二小的同学们为大家带来少儿环保节目,获得阵阵掌声,与会部门共同启动了西安市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
  另一侧,现场同步开设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展览以及打卡拍照互动区,市民群众观看生物多样性展板,领取环保袋、扇子、“秦岭四宝”玩偶等小礼物。
  家住附近的市民刘超说:“通过参加今天这个活动,我了解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平时我经常带孩子亲近大自然,以后也会从自身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据悉,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据统计,陕西省高等植物共计288科1513属5965种(含种下等级),陕西以全国2.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中国约18%的植物物种,其植物资源的丰富性、特有性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西安市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度,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生态环境、资源规划、秦岭保护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对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疑似问题线索开展实地核查、整改和销号工作,进一步保障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
  同时,强化日常巡查,落实长效管理,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和监督责任落实落地。通过各级各部门不断努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各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逐步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野生动物栖息地范围不断扩大
  据了解,近年来,周至保护区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开展秦岭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利用机防、技防、人防形成天地人一体管护,网格化责任落实,常规巡护、责任区巡护、边界巡护相结合,确保辖区各种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生存环境安全。
  今年3月份,生态环境部面向全国征集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挖掘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报送的《推动秦岭川金丝猴科学监测与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案例,经过西安市生态环境局、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逐级推荐、层层筛选,成功入选为生态环境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典型案例,成为陕西省报送案例中唯一入选的一个。
  周至县持续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活动,严厉打击秦岭“五乱”现象,联合多部门持续开展自然保护栖息地反盗猎联合巡查行动,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联动,形成自然资源保护合力,有效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展“清风行动”、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活动等,提高辖区群众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
  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的扎实开展,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野生动物栖息地范围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辖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周至保护区面积6900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6.6%,现有种子植物1079种,脊椎动物285种,其中羚牛约599头,金钱豹约12只,大熊猫约54只,金丝猴24群1973只左右,各类保护物种种群数量稳步上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呈现出了蓬勃生机。
  联动全国各大动物园
  市民游客线上线下齐参与
  5月22日上午,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科普知识课堂以及“动物与地震知识”科普宣讲,设置科普知识展板、线上直播等,与全国各大动物园联动,线上线下引导市民游客关注生物多样性。
  在园内科普馆,工作人员通过讲解和互动,现场为游客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让大家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生存环境,进一步增强公众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
  同时,在园内广场科普长廊,设置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展板,展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意义及保护方法,介绍不同生态系统及相关动植物知识,介绍重点珍稀动物和本土动物信息,让公众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意义价值,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珍稀野生动物和本土动物保护行动,不断提升大家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意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