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高质量建设秦岭生态文明
作者:时间:2023-12-12
“在当代人类社会面临全球变化、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历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已成一个重要而突出的现实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12月8日,在“让世界看见秦岭·守护中央水塔”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秦岭研究院院长张国伟为论坛作主旨演讲时说,“我们要全力以赴高质量建设秦岭生态文明,保护、爱护、发展秦岭。”
当日,“让世界看见秦岭·守护中央水塔”研讨会在西安举行。诸位嘉宾、学者汇聚于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南山苑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从地理位置、生态功能、水源涵养等方面深度解读“秦岭是我国的中央水塔”的深远意义,共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未来发展方向。
“秦岭具有全球全国山脉造山带共同的基本特征,但它又突出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它对中国大陆、中华民族、华夏文明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张国伟说,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历经了漫长的过程,至少有30多亿年多次复合的地质造山过程和1亿年以来千百万年地理成山过程,这两者地质造山,地理成山,才终成今日一带巍峨壮观的宏伟山脉,雄伟的大陆复合造山带。
“秦岭山地的自然属性特征及作用,造就了它自身及其所影响控制的两侧区域,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天然宜居生存空间环境区域。”张国伟说,秦岭对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展延续具有特别的贡献与价值,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数千年并持续不断发展演化的世界最具代表性地区。
“秦岭这座山,基本控制了中国地形地貌系统和水资源基本格局。”秦岭山脉恰位于中国大地中央,拔地而起,千里连绵,雄伟高大,连东西分南北,控制构成中国大地基本地表系统主要山川地理格架,造成黄河长江中国大地上南北两大主导江河水系布局,成为中国的中央水塔,主控了中国大陆主体地表地貌系统和水资源基本格局,也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因此人们尊称其为“中国大地父亲山”。
“秦岭是中国疆域自然与人文的主要生态环境分界带。”张国伟说,秦岭以南中国南方四季常青、山清水秀、良田沃野,一派美丽的江南亚热带风光。而秦岭以北,则是另一番博大旷达的黄土高原雄壮河野北国风景。
“秦岭是中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基地,并控制影响着其两侧的中国重要能源基地。”张国伟说,秦岭控制和影响着我国大陆南北两大主要含油气盆地与煤炭等能源基地,四川和陕北鄂尔多斯盆地,也是国家能源发展与潜力评价重要研究基础。
“秦岭地质在地质科学中有重要意义,受到国内外重视。秦岭是世界典型代表性大陆复合型造山带,赋存大量重要的当代地球科学发展前沿信息,为国内外地学界所关注。”张国伟说,“秦岭上部是东西构造为主,深部构造是南北为主,上面是新的,下面是老的,表明它是上下非耦合状态。秦岭最新的国家测绘显示,它每年还正在隆升之中,在影响控制着气候变化和我国地表系统。”
张国伟表示,现今秦岭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保护,是建设秦岭生态文明的主要基本任务,这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发展战略重要内容。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青山绿水、人居环境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的美丽秦岭,使秦岭成为国家公园,宜居的大好河山,应是秦岭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