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保护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丹凤县:实施“三个结合” 深化秦岭生态保护
  今年以来,丹凤县统筹推进秦岭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秦岭生态保护与项目建设“三个结合”管理机制,不断夯实筑牢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根基,全力守护秦岭绿水青山,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调研与谋划结合,生态保护常态化。全县各部门、各镇办围绕“一县五区”建设、十大产业链、“3+3+3”产业体系,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积极开展调研,摸清家底。严格执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陕西省秦岭重点保护区 一般保护区产业准入清单》,用足用活2024年中省预算内投资政策,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谋划项目相结合,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通过调研,全县谋划项目160个以上,总投资263.9亿元。
  研判与落地结合,产业布局科学化。按照“生态优先、择优推进”的原则,围绕农林水利、交通、粮食、能源、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中省资金支持方面,以“三区三线”规划为选址依据,在12个镇办科学布局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对北部矿产资源地带严格落实矿山管理相关要求,以“一库一策”建设和绿色矿山创建为目标,研判骨料生产、矿山开发、林下产业等项目落地;对龙商棣区域以现代材料、重大民生、航空产业、文化旅游、服务业基础设施为重点,研判三产融合、社会民生、市政及产业园区配套等项目落地;对国道沿线、南部区域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研判光伏能源、红色旅游、文旅康养等项目落地。目前,新谋划的160余个项目,组织资源、环境、财政等部门召开研判会议3次,开展项目前期体检,做到提前审核项目选址是否涉及秦岭重点、核心保护区,发放一次性告知清单,为项目开工建设提供保障。
  监督与推进结合,发展保护制度化。全面推行快查快处、联合执法、联席会议机制,狠抓建章立制,制定出台《责任清单》,持续发挥镇办网格员及11个执法部门职能,通过大排查、“回头看”、暗访等形式,加强秦岭生态保护工作的督查考核,强化过程管理和目标管控。同时,在日常排查督查过程中,紧盯各类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常态开展秦岭“五乱”问题动态排查整治,主动为项目建设落地做好服务,与审批局、项目单位无缝对接,闭环管理项目建设中的手续办理、开工建设、争资申报等工作,严格按照项目批复规划选址及建设规模加快建设,努力打造精品项目、平安项目、文明工地,提炼总结更多成功案例向全县推广,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将绿水青山好生态转化为金山银山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