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保护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把绿水青山镌刻在商州大地
  商州区地处秦岭腹地、丹江源头,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近年来,商州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崛起”总体战略,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奋力绘就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加优美的康养生态画卷。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在商州,守护河湖水源安全已经成为全民共识。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商州区扎实做好丹江、南秦河等重要水系的水体治理、岸线绿化、四乱清理,加大丹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力度,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行动,深入推进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各类污染防治,不断提升水生态修复质量,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商州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全省第一,连续六年进入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入选“2022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被评为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被推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项殊荣,被确定为陕西省首批低碳近零碳试点县(区)。
  废弃矿山重披绿装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商州区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职责,从严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深刻汲取秦岭违建问题教训,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刮骨疗毒”的坚定决心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常态化整治秦岭“五乱”问题,深入落实秦岭区域矿山整治三年行动,持续在增绿、护绿、用绿上下功夫,强化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底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之以恒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变废为宝循环生金
  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和“强引擎”。商州区围绕市委“一都四区”总目标和“西商融合”发展战略,全力打造陕西装配式建筑建材新品牌的重大项目——三一绿色建材项目,每年消化商洛市硅质尾矿20万吨、工业石膏2万吨、粉煤灰3万吨,智能生产ALC板材、装配式建筑构件等产品,提高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项目总投资8亿元,安装厂房降噪、负压收尘、弃渣回收、料浆循环利用系统,全套使用三一筑工自动化生产线,可年产ALC加气混凝土板材70万立方米、PC混凝土构件30万立方米,实现年产值13亿元、税收5000万元。一期项目实现生产流程全封闭,生产过程“零”排放,工艺技术及设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二期项目将于今年9月底建成投产,成为陕南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建筑智能制造产业新基地。今年5月,成功举办全国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创新论坛,以三一建材绿色产业园为代表的尾矿库综合利用取得实质进展。
  下一步,商州区将全面加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推动“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建设,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授牌为契机,加快绿色有机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让更多绿色有机蔬菜进入港澳市场、特色农产品搭上中欧班列;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积极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打造中国康养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