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保护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陕西实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来陕考察时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

640.webp.jpg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的升华。

近年来,陕西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切实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厚植生态本底。自1965年建立陕西秦岭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以来,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省已建立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61个,总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7%,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至2020年,全省植被指数增加19.5%,增加百分率名列全国第四;植被指数变化速率位于全国第三,是全国平均变化速率的2.6倍;2020年我省植被覆盖度73.29%,创历史新高,较2000年增加16.37%,尤以陕北退耕还林区和风沙区增加最为显著。

二是通过合理规划腾出环境容量,创造发展空间。我省将行政区域统筹划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共计1381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895个,面积8.4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1.2%;启动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编制工作,出台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促进绿色发展,既为生态保护“立禁区”,又为经济发展“划跑道”。

三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选,打造“两山”标杆。截至目前,我省12个县(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6个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数量全国排名第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全国排名第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数量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稳居西北地区第一。

虽然陕西积极开展“两山”转化路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两山”转化实践较为成功的只是生态环境基础较好或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基础自然生态条件较差或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区域,开展“两山”转化尚存困难。二是“两山”转化的基础性制度仍不够健全,虽然国家、省生态环境部门制定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选管理规程(试行)和指标体系(试行),但是开展“两山”转化核算还缺乏权威的规范或制度,不能满足评估“两山”建设成效需要。三是“两山”转化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许多生态建设(修复)项目在短期内无法产生经济效益,难以保证地方财政可持续运转,社会资本担心投资回报率低、回收周期长等问题投资意愿较低。

64022.webp.jpg

 

为进一步拓展我省“两山”转化路径,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切实把“两山”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以高水平保护倒逼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力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贯彻“两山”理念,就是要尽最大可能维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精细平衡。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二是切实发挥示范协同效应,打造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新样板。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和协调有序的国土开发保护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选。在汉中、安康整市推进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其他设区市由以单个县(区)为单元向整市创建转变,并结合“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谋划推进一批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生态文明创建示范集群,树立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新样板,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三是积极探索富有陕西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把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化为生产力,对于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厚重、红色资源丰富等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应当充分发挥生态溢出效应,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坚持项目带动、文旅融合,与古村落、窑洞群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对于自然资源特色优势并不明显的地区,应当立足实际,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加快绿色技术创新,通过技术“研磨”和智能“嫁接”,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含绿量”。

出处:

陕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