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四皓
责任者: 陈君铎
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统治,于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定挟书律,下令焚书。令三十天还不把诗书交出来烧掉的罚作苦役。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此事引起儒生们不满,有的散布反秦始皇言论,然后逃走了。查出了没有逃走的诽谤朝庭的儒生四百六十人,把他们统统活埋了。这就是“坑儒”。合称焚书坑儒。在逃走的人中有四个在咸阳为秦朝博士的老人。这四个老人是周术、吴实、崔广、唐秉,因皆年过八十,须发全白故号称四皓,他们在商洛辗转隐居,先后转移或分散居住过好多地方。如今商洛大地有名的四皓村、四皓乡,都是他们曾分散或相伴住过的地方,没名的地方那就多了。直到刘邦推翻了秦朝,汉朝建立后还不出来作官。汉高祖刘邦在选择接班人事情上,想废掉太子刘盈,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改易太子意味着太子的母亲吕后的皇后地位动摇。吕后对此惊恐万状,向张良寻求挽救的办法。张良劝她采用间接的办法达到直接的目的。即劝吕后叫太子亲笔写信、安置适当的车辆、派能说会道的人,带上金银玉帛,去南山恭请高祖敬重但请不到的四皓,随太子入朝,一定会有帮助。吕后照着他的办法做了。
汉高祖平定了黥布叛乱,病情更加沉重了,想起了太子没有另立。张良劝阻另立,结果高祖不听。张良就托病不再过问政事。在一次宴会上,传令太子备酒。太子侍酒时,高祖见太子周围四位老人须眉皓白、衣冠端庄、很有气派,十分惊异,问他们都是做什么的?四人同声回答说出他们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甪(音禄lù)里周术、绮里季吴实。高祖一听大为震惊,问他们为什么我多次请你们不到,今天反而和太子交游呢?四人回答,陛下轻士谩骂,我们不受侮辱只有躲避。太子仁义孝顺、礼贤下士,愿为太子而死,就来了。四皓离席后,高祖目送他们说,太子羽翼已经丰满,难以变动了,即打消了另立太子的主意。
四皓谢绝太子的高官厚禄挽留,仍回商洛隐居。他们的不为利禄所动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自觉前来他们的归隐地商山拜谒。
如今人们想四皓墓一定是一处葬四人。仔细想,四个年龄、健康、宗族各不相同的人,仅因一段遭遇相同,那能不同宗、不同死而同葬呢?所谓四皓墓不过是对四位气节相同的老人,各自埋葬坟墓的统一敬称而己,并非陵园式的一处坟墓一定埋葬四位老人。已经出现的陵园式四座墓葬同地的,其中可能有真有假。从这点出发,看待商洛不同地址的四皓墓,和没名的四皓墓,可能还都存在。
出处:商洛史话/陈君铎.—商洛:商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