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周亚夫出武关平七国之乱

责任者: 陈君铎

    汉景帝期间采取分封制,安排自己的亲属和有军功的人到各地去任封国的王候。先后受封的吴楚地区有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淄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赵王刘遂等七人。
    晁错(前200——前154)时任景帝的内史、御史大夫等职。是景帝的主要谋划人物,号称“智囊”。在常期的政治活动中,他预感到这些封王中有一种叛乱的活动,而且已经到了抑制不住的程度。因此,就向景帝建议说诸王“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汉景帝听了他的建议,决定削藩。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他用晁错献的削藩策,借楚王、赵王、胶西王以前所犯的国家禁令,实行削地。着手在适当的情况下削吴时,不料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等七国,南结闽、越,北连匈奴起兵反叛,史称吴楚七国之乱。他们打着景帝身旁有小人谗言蒙蔽景帝的正常思维,因之要清理景帝身边的小人的旗号来实现叛乱目的。此计号称清君侧。景帝在大敌面前不是打退反叛,而是杀了晁错,想以此来平息叛乱。不料刘濞反而自称“东帝”,与景帝分庭杭礼。景帝这才想起了军事镇压的办法,派周亚夫前去平叛。周亚夫匈奴进犯时,备守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军令严整,深得文帝赞赏。吴楚七国之乱时,任太尉。他率平叛大军过蓝田,经商州,出武关沿商山路直逼吴地。他这次采取的办法是重兵坚守阵地,然后派出小部队兵力断绝叛军粮道,在叛军饥疲之际,在下邑(今安徽砀山)城西北,与叛军主力决战,大败吴军叛敌。叛王分别自杀或被杀。在三个月内将叛乱平息,巩固了景帝政权。周亚夫因平叛有功升任右丞相。

出处:商洛史话/陈君铎.—商洛:商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