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起义与商洛
责任者: 陈君铎
白朗,河南宝丰人,生于1873年,他性情豪爽,疏财仗义,善于组织人和使用人,深受群众爱戴。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他率领家乡数百名农民举旗起义,提出“打富济贫”的口号,先在临汝、鲁山、郏县、宝丰之间活动,使起义队伍逐渐壮大。当时的官府,有意把这支农民起义军首领白朗诬蔑为“白狼”,加上“朗”“狼”二字读音相近,由此跑“白狼”之说长期讹传下来。1913年6月初,白朗起义军已发展到五、六千人,至同年七月初,又发展到七、八千人,并和孙中山先生取得联系。在革命党人的影响下,白郎起义军打起了“中华民国抚(扶)汉讨袁军”旗号,提出了逐走袁世凯,设立完善政府的口号,准备和资产阶级革命派联合,反对袁世凯的军阀统治。不久,白朗起义军相继占领了河南、安徽交界的商城,固始、六安、霍城等地,截断了京汉铁路,使袁世凯不能顺利地运兵南下,支援了“二次”革命,它标志着白朗起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北洋军阀袁世凯,为镇压白朗起义,先后调动二十万兵力进行围剿。帝国主义曾派军事人员现场进行所谓“观战”。1914年2月下旬,白朗起义军突破重围,离开安徽,从豫南越过京汉线进入鄂水,沿途有许多农民武装参加了义军。曾在陕西凤翔响应“二次革命”,宣布独立,被袁世凯通缉的原陕西陆军第一师王生岐团长,这时也率团参加了白朗起义军,使起义军很快发展到两万多人,这时又打起了“中原扶汉军”和“公民讨贼军”旗号,发布革命文告,革命目标更加明确。同年3月7日,起义军攻克鄂北重要商埠老河口,并在那里召开了重要军事会议,讨论了主战、主守两种主张,统一了认识。决定走甘陕一带,然后入川的行军路线。白朗为总司令,李鸿宾为参谋长,王生岐为前军总司令,韩世昌为中军总司令,白瞎子(姓名不详)为后军总司令。王生岐对陕西人地熟悉,使为前驱,于3月14日攻克豫陕交界的荆紫关,打开了进入陕西的大门。陕西督军张凤翙立即率领重兵驻防蓝田,并派旅长陈殿卿,团长李必胜率四营兵马至黑山,骑兵营长张建有率部去镇安,团长牛策勋率部去商县城,团长李长兰率部去牧护关等处设防。起义军于1914年3月18日攻克商南县城,19日攻克武关,20日抵达名商荟萃的龙驹寨,当地驻防官兵仅四十余人,一经交战,即全部消灭。22日,起义军抵达商县,陕军牛策勋率六十余骑自西门入城准备防守。岂知,此时此刻,起义军已越东门进城,两军相遇,巷战激烈,牛军不敌,得逃者只有牛策勋等十四人,余皆击毙。商县知事秦骏声伺机逃跑。起义军大胜,烧毁了替北洋军伐统治人民的县署和所有文书档案。同一天,山阳县城也被起义军占领,烧毁了县署,山阳县知事徐怀章吓得避入一家民宅。
起义军原拟出蓝田,直攻西安。后因在黑龙口、牧护关等地与陕军发生激战,得知陕军在蓝田设有重兵,遂改变行军路线,进军孝义厅(今柞水),3月29日,在教义厅王家河歼灭地方团警百余人,3月30日攻入教义厅城,4月3日越过秦岭山区,出大峪口进入关中,先后一月多时间,横扫了陕西十三个州县。随后,由陇县进入甘肃省。连破岷州(今岷县)、洮洲(今临潭),又取道东下,攻克秦州(今天水),1914年7月上旬,通过荆紫关回到豫西,化整为零,分四路继续活动,很快被官军各个击破。1914年8月初,起义军首领白朗和数十名战士于原籍宝丰县山区虎扒岭英勇就义。至此,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起义归于失败。但是,这场坚持了三年之久,转战河南、安徽、陕西、湖北、甘肃五省的农民起义军,给予北洋军阀袁世凯的打击是沉重的。
注:初刊《商州文史资料》第八辑。原题:跑“白狼”的传说与史实。
出处:商洛史话/陈君铎.—商洛:商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