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宅院
责任者: 程文徽
魏氏庄院是魏辅唐住宿和办公的场所,分为并排相连的两处。
老宅院建于民国18年(1929),分前后两进,共有房屋61间。宅院背靠凤凰山,面对龙池山,有“凤凰遥对鱼龙池,神仙居所度晚年”之说。
宅院古朴、典雅。地面由白石灰、油黄泥、沙砾、桐油、糯米粥混合精工细做而成,光滑而有弹性,多年来没有破损。檐坎是用5~6米长的青石条砌成,檐坎面上的石板约在2~3平方米以上,若加上台阶边的三角栏石估计约有10平方米。
宅院前面原是小桥流水的鱼池,上有一座非常漂亮的亭子,供魏辅唐消闲品茶。正房正中两根柱子的础石是一对精美而形象温馨和谐的石狮子,雄左雌右,它昭示着人世间红尘滚滚,繁衍生息离不开男女协调配合,共同负责。正房是魏辅唐母亲诵经念佛的慈堂。整个建筑无论雕花门窗,或者浮雕石刻,都非常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对称的两口青石水缸“太平池”平时养着金鱼,供观赏,急时用于防火。
在这套院子里,魏辅唐养育了5个女儿。受传宗接代思想影响,他请“地仙”看过,“地仙”说这里背靠凤凰山,怀抱龙池山,凤凰戏龙池,只生女子不生男。往右靠一点,再造新宅院,背靠将军石,一定养儿男。
于是就有了新宅院。
新宅院原有三进。第一进主要用于粮油加工和仓储,已被拆除。新院子和老院子相比,更多地融入西方的建筑风格和近代建筑文化,简洁宽大,庄严肃穆,分前院、书堂和后院,由造型一致的两个四合院构成,砖木两层结构,整个建筑成轴对称图形,有点宫殿的韵味。建筑材料均为大青石、砖、瓦,檐坎、台阶由五六米长的青石条做成,天井地面全由石板铺筑,整齐划一。柱子、楼梯、楼板、扶手均为木制,小方格双扇门窗相当精致。不管是青砖、青石或木制材料,至今都未显现腐朽的迹象,可见当时选料的严密。整个新老宅院的建筑遥相呼应,宏伟壮观。大型材料的搬运都是人力采用滚木推、撬、拉的办法,可想耗资之大。
新院建成后,老院便成为生活区,新院正堂为政务活动中心。
紧靠新宅右边建有两进小院子,前面院子叫舍膳房,专门给穷人或路人开舍饭。但也有很多规定,如不供闲人;过路人只供一顿饭,饭后得离开,要想吃第二顿,就有人给你安排干活,等等。后院是用膳房,专供所有下人做饭、吃饭。另有小灶供魏辅唐及其家人用餐。如有客人,招待一般在小灶上,并区别情况请陪客。
小院子右边的厨房外面是辅唐泉。辅唐泉始建于民国26年(1937)新宅院建成后,主要用于安全饮水和防备被围困时取水。此源头在1公里外的山岩中,用很深的地下暗道引流至此,道上覆土植树,外人很难找到水流。此泉天干雨霖都不浑浊,且保持水位,供附近200多人饮用。如今,尽管通了自来水,但人们依然习惯饮用该泉。再靠右边过一小桥就是他的骡马圈舍,解放后土改时全部拆除,复垦为农田。骡马主要用于对外商品贸易的交通运输。
(程文徽 撰稿)
出处:羌州古镇青木川/孙启祥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