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鸡鸣三省青木川

责任者: 陈虎


    宁强县位于陕西西南角,青木川镇位于宁强县西北角,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枕陇襟蜀,素有“一脚踏三省”之名。
    鸡鸣一声应三省
    50岁的袁定安是青木川镇南坝村村民,他家的房子东侧是陕西,西侧就是四川地界,北去不到1公里就到了甘肃。每天清晨,他家的公鸡一叫,邻近的三省村民大都听得到。
    一条小溪在层叠的山峦中冲出一片平地,几户人家就形成一个村落,屋后有茂盛的竹林。古镇青木川则显得比较开阔,四周有密密的青山环绕,也正是因此而得名吧。一条南北古街把小镇拉得悠长,街北靠山,街南靠水,清幽恬静,碧绿的菜畦之外,就是小桥、流水、人家。
    风雨桥边,一老翁正细细地穿着萝卜;蜿蜒的老街上,一老太坐在门槛上吃午饭;偶有小孩在古街上奔跑,情景真如梦境一般。
    金溪河绕着古镇转了个弯,古街被河拉成了弧形。古街上近百户人家的房子大都是四合院,二进二出的两层结构,建筑风格有明清时期的旱船式,也有西方教堂式。
    穿过木屋木楼,就是年代无从考究的风雨桥了,桥平常很寂静,但凡赶集的日子,桥上就会人声鼎沸,山客如潮。
    青木川解放前很繁华,有洋行、商户、茶馆、酒店……这一切均由一名叫魏辅唐的人所成就。
    “魏辅唐的五姨太瞿氏如今还在世,现住在老房子里,古街南面就是魏辅唐的新老院子。魏辅唐被枪毙后,老院子分给了贫农,前些年不重视,很多村民在里面盖篱笆屋,门口的亭榭鱼池现在也成猪圈了”。青木川镇人大主席张正富言语中透露出无奈,看得出他想极力保护这座文物般的深宅大院。

    宁西土豪魏辅唐
    魏辅唐原是贫苦农民,因杀死民团团长而掌握了当地大权,种植罂粟发家买枪,拥有上千人,数百条枪,成为陕甘川边界一支强大的地方武装。
    清晨,薄雾中的青木川古镇在报晓的雄鸡声中苏醒了。公路向东不到百米,走过一道风雨石桥,便是最了解魏辅唐其人的徐种德老人家了。徐种德1925年生于青木川,自幼家贫,上学时曾受过魏辅唐资助,大学毕业后回到青木川,任魏辅唐的少校参谋。他话很少,间歇的谈话中,大致将当年红极陕南的魏辅唐描绘出来。
    魏辅唐先后当过宁强县独立自卫队大队长、宁西人民自卫队总队长、陕甘川三省九县联防办事处副处长,建有豪宅数处,娶了大小老婆6个。魏辅唐虽然种植大烟,自己却不抽,也不允许部下抽;他重视文化,办中学,办剧社,送乡里贫困孩子出去念书,而向往山外生活的魏辅唐却从没有出过山。青木川民风纯朴,很大一部分与魏辅唐有关,镇上居民大多忙着农活,冬天农闲则在家里围着火塘烤火,街上鲜见赌博现象。
    知恩图报的徐种德大学毕业后回到青木川,负责辅仁中学的管理。1949年12月,宁强解放后,魏辅唐带队携枪投诚;1952年的镇反运动中,被定为恶霸土匪的魏辅唐被枪毙,枪毙地点就在魏辅唐所建的辅仁中学操场边,徐种德当时就在旁边。说到这儿,老人的话显得更少了。
    中午,静静的阳光透过竹叶的间隙投射下来,把徐种德的衣襟照得一片斑驳,细碎的阳光洒在小河上,鸟儿的鸣唱声就在发着金光的溪流间穿越而出。
    当年的木制风雨桥现已成了水泥桥,古街上小部分古木屋也成为水泥建筑了。古街上的酒厂老板还在推销雕刻精美的门窗,这不禁让人生出几缕感慨。为防止老街遭到破坏,青木川镇政府规定,修葺老街的房子必须报批,魏辅唐的几处老宅已被列入宁强县古建筑群加以保护。

    魏家新老大院
    两座大院都有长达7米的青石铺就的走廊,前廊后厦的格局以及精雕细刻的窗棂门楣,显现出魏辅唐当年的气派。
    魏辅唐盖的新老两处大院外观像北京的四合院,现在仍是青木川镇最显眼的建筑。老院里很凌乱,几处后建的泥篱笆房突兀地摆在天井边,周围杂七杂八地堆放着柴禾和棺木。村民正在做饭,袅袅炊烟令中午的大院显得雾霭袅袅。魏辅唐的五姨太瞿氏正患感冒,躺在床上无法起身,孙女照顾其起居。
    新院子成为林业部门的办公室,保存得比较好,青砖素瓦,雕梁画栋,显示了陕南古镇建筑的古朴。
    在青木川,背背篓、背夹的男女随处可见。背篓里大多是菜或山货,背夹背的是石头、木柴。背工们负重一般都很多,百十斤不在话下。魏家大院的天井、廊前7米长的青石就是背工们背回的。背工都有一根拄手棍,休息时拄手棍就成了支撑棍,顶在背夹后面,背夹所有的重量都承载在棍子上,站着就能休息。
    “碧水绕村寨,青山映田园”,那如仙境般的山水远离了尘嚣和污染,木制古朴的乡村在很多现代人眼中更显得分外迷离……
    (原载2004年12月28日《华商报》)

出处:羌州古镇青木川/孙启祥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