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插花

责任者: 孟学范著


    在汉中,人们把给姑娘送喜期(即结婚日期)叫插花,给男娃送喜期叫送喜帖;虽然叫法不一,但都是通知对方某年、某月、某日举行婚礼的。这也是由媒人(介绍人)两头传话,男女双方商定好了结婚日期之后,在女方家里举行的一个仪式。若是招婿,则在男娃家里举行。
    插花时,未婚女婿不去,只有男娃父母(一般是男娃的父亲不去)和媒人同往。去时,除带上一方、一肘——即一方二斤或四斤重的猪肉和一个四斤重的猪肘子(取双方结亲,一脉相通之意)、糖果、糕点之类的食品外,还要给姑娘送去(经媒人从中商定、讲妥的)衣料、鞋、袜、手饰等,用竹篮或食盒挑、抬(过去,有出租食盒、花轿等店),上盖用红纸剪的花、鸟图案。这天,女方准备酒筵,邀请亲友来作客,以示庆贺(也是让亲友知道喜期)。当媒人领着亲家走到大门口,主家便燃放鞭炮相迎。
    在双方施礼问好(过去还要敬祖先)之后,由媒人给递上喜期红帖,并要说个吉祥的四言八句。如:
    喜鹊叫喳喳,
    花炮迎亲家;
    红媒我来送喜期,
    婆母给姑娘来“插花”。
    接喜万事吉,
    “插花”家业发,
    儿女跨凤又乘龙,
    两家齐开幸福花!
    说着,将抬(挑)来的礼品及衣物都摆在铺好的方桌上,当着双方和宾客们的面点清交过手。如无异议,女方母亲便唤出姑娘来拜见公婆。公婆受拜后,要给姑娘送红包,名曰插花礼。顺便,婆母给姑娘头上插一朵大红花(带来的礼物),或取过一件首饰给姑娘戴上,以示婆母对媳妇的爱抚。

出处:汉中民俗/孟学范著.-北京: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