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与秦长城和直道
责任者: 王正云
秦王岂无德,蒙氏非不武。
岂将板筑功,
万里遮胡虏。
团沙世所难,
作垒明知苦。
死者倍堪伤,
僵尸犹抱杵。
十年君上郡,
四海谁为主。
纵使骨为尘,
冤名不入土。
这首《长城》诗的作者是唐代咸通年间诗人于濆。
榆林的秦长城在城北5公里红山一带,跨越榆溪河蜿蜒西去入沙漠直到隋代德静县城遗址(今榆林市榆阳区红石桥乡古城界村)。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令大将蒙恬统兵30万镇守上郡(今榆林城南鱼河堡附近)。
蒙恬是将门之后,其祖父蒙骜从齐国投奔秦昭王后,在进攻韩、赵、魏国的战争中,屡建战功,官至上卿。其父蒙武为秦大将,秦灭楚之战就是蒙武协同蒙恬指挥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蒙恬率军攻齐,大破齐军。蒙恬还是一个文武全才之将。据传,今天使用的毛笔就是蒙恬发明的。
蒙恬驻守上郡期间,北逐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建立了44个县,迁移内地人居住。为了防备匈奴奴隶主南下,维护和保障中原地区的统一事业,奉秦始皇之命,以秦、赵、燕三国长城为基础,修筑起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榆林的秦长城即是其中的一部分。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又令蒙恬主持修筑直道。这是世界上最早、最长、最宽的高速公路,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边防军事设施。直道全长900公里,北起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中经上郡(今陕西榆林),南至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横穿内蒙、陕西、甘肃3省区14个县(旗)。历时4年,动用民工20万。直道路面宽60—80米,就是世界当今最宽的高速公路也真是望尘莫及。直道两侧还筑有5尺高的矮垣。类似实行全封闭,使人车分流,既安全又快速,这么宽这么长的路面,又得取直,其设计,施工难度与工程之浩大,实在令人咋舌,难怪有人把它叫做古代的高速公路。
蒙恬修长城,筑直道,威震匈奴,为北方的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始皇长子扶苏因为劝阻始皇焚书坑儒,触怒始皇,被派遣到上郡为蒙恬监军。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始皇在出巡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去世前,曾经遗诏监军扶苏速回咸阳继承帝位,但是中车府令赵高和公子胡亥、丞相李斯经过密谋,篡改了诏书,立胡亥当了皇帝。同时,派人到上郡指责公子扶苏,大将蒙恬,说他们防守边关多年,没有一点功劳,还诽谤朝廷,命令就地赐死。扶苏哭不成声,准备自杀。蒙恬劝说:“我统兵30万守边防,公子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现在虽然来了使者,谁知道里边有没有阴谋,请公子再请示天子,死也不迟。”扶苏不肯听蒙恬的劝告,自刎而死。
胡亥得知扶苏已死,已无人和自己争夺帝位,便准备释放蒙恬。但是赵高非常害怕蒙恬东山再起,又因为和蒙恬的弟弟蒙毅有意见分岐,一定要将蒙恬害死。于是赵高捏造罪名,逼死蒙毅,同时派人到阳周(今陕西子长县)蒙恬囚所,妄加罪名。蒙恬气愤地说:“蒙氏三代人为秦国立了大功,现在我统兵30万,虽然被关在监牢里,但是只要一号召,就可以推翻秦朝的统治。现在我知道自己必死而不举兵造反,是为了不辜负先辈的遗训和先帝的恩德,我们蒙家是世无二心的。今天落得这个下场,全是孽臣乱党蓄意制造的,我现在说这些话,并不是求您赦罪,而是以死相谏,愿陛下能为百姓着想,返回正道。”使者表示,他无权对皇上传达将军的话。蒙恬叹息地说:“我有什么罪?!”于是吞毒药自杀。
在绥德县城内疏属山顶有扶苏墓。城北有月宫寺和呜咽泉,传说是扶苏赏月时被赐死的地方。城西大理河畔有蒙恬墓。
唐代汉南节度从事胡曾有《杀子谷》诗道:
举国贤良尽泪垂,
扶苏屈死戍边时。
至今谷口泉呜咽,
犹似当年恨李斯。
古人有诗痛悼蒙恬。
春草离离墓道侵,
千年墓下此冤沉。
生前造成千支笔,
难写孤臣一片心。
出处:老榆林史话/王正云著.—榆林:榆林健民印刷有限责任公司,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