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赫连城家

责任者: 段双印著



    榆林三边地区和延安城周边的老乡,把性格执拗、蛮不讲理的人叫作“赫连城家”。这句俗语的背后,隐含了一个一千多年前的历史典故。
    赫连,指陕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赫连勃勃。他本是南匈奴右贤王去卑的后裔,叫刘勃勃。其祖先在东汉时期归附中央王朝,内迁到晋北地区,赐姓刘。他们长期与鲜卑人通婚,北方诸族称匈奴父鲜卑母所生的后代为铁伐(一作铁弗),故此部落以铁伐为号。(另一说法是,赫连勃勃令其所属部落以铁弗为姓,取子孙钢锐如铁,皆堪伐人之意。)西晋永嘉四年(310),铁弗匈奴刘虎部被晋州刺史刘昆所破,刘虎率众迁至朔方(今河套南北陕蒙之地)。经刘虎、刘豹子、刘卫辰几代,先后接受前、后赵、前、后秦官职,成为朔方一大势力。勃勃之父刘卫辰曾被前秦封为北单于。淝水之战以后,刘卫辰被北魏所杀,勃勃侥幸逃脱,投奔后秦,镇守朔方(治所在今内蒙磴口县北)。他兼并其他匈奴和鲜卑部落,势力大增,拥有10万之众,于公元407年自称天王、大单于。公元413年,正式建都统万城(今靖边县白城子),改元凤翔。因传说匈奴是夏后氏苗裔,故以大夏为国号。刘勃勃认为自己既为天子,即应与天相连,因此改姓赫连,即匈奴语“天”之意。
    赫连勃勃久居中原,汉化程度很高,但文治却毫无称道之处,倒是凶狠暴虐,武功显赫。他以河套南北为中心,打出了南及秦岭、东到太原、西北接宁夏、甘肃兰州的广大地盘,设立了10个州、2个护军进行军事统治。《晋书·地理志》记载这10个州是:幽州(治大城,今河套南)、南台(治长安)、朔州(治三城,今延安城东南部)、秦州(治杏城,今黄陵县南)、雍州(治阴密,后治长安)、并州(治蒲坂,今山西永济)、梁(凉)州(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北秦州(治武功)、豫州(治李闰,今大荔县李闰堡)、荆州(治陕城);又置吐京、长城二护军。其中,幽州、朔州、秦州三州在陕北地区。大夏的州级机构以下,不设郡县。所谓州,不过是统军的军镇而已,以城为主而统民。州城中居住者,多为官军兵将,城中之人凶暴蛮横可想而知。
    大夏10余个州城中,有两个最有名气。一个是都城统万城。它筑于公元413年,不但雄伟坚固,历1600余年仍雄姿犹存,而且还是后来的西夏党项拓跋氏的发祥地。尽管隋唐以至北宋,统万城一直是夏州治所驻地,但人们还是把它叫作赫连城。唐·许棠《夏州道中》有“茫茫沙漠广,渐远赫连城”的诗句。另一个就是延安城东李渠镇周家湾村东北的丰林故城。它本是公元407年,赫连勃勃兼并三城鲜卑后所筑的朔州城。因北周时在这里设丰林县,故现在称之为丰林故城。不过,直到宋代,人们还习惯称它为赫连城。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载:“延州故丰林县城,赫连勃勃所筑,至今谓之赫连城,紧密如石,斫之皆火出”。这座古城历千余年风剥雨蚀,城垣轮廓至今仍清晰可辨。
    赫连勃勃的残暴与治国无方,以筑统万城等城池而闻名于后世。据说,筑统万城时,土要过筛笼蒸,拌以糯米汤,再用夯筑。若夯窝渗水或被铁锥扎进,筑者就要被处死。又说,他命叱干阿利督造箭与甲,做成后由工匠互相试验,若甲被箭射穿,则做甲者死,若射不穿,则做箭者死。反正蛮横至极,无道理可讲。赫连勃勃的这些暴行,见诸于文献,也广为流传于民间,现在也仍为陕北老乡所熟知。赫连勃勃的蛮横无理和赫连城内那些凶狠残暴的故事,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把那些性格执拗,蛮不讲理的人称之为“赫连城家”,反映了他们那些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

出处:陕北古事钩沉/段双印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