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独角戏
责任者: 阎成功
提起“王木犊”,不光在陕西各地家喻户晓,就连甘肃、青海、新疆、四川、山西、河南,甚至北京、上海 福建、广东的人们都有所了解。因为,他是陕西独角戏里的著名人物。 “木犊”一词是关中人对幼儿的爱称,也是关中地区一些男孩子的小名,尽管这孩子后来长大成人,甚至颇有作为,但小名一般是不会随便更改的。说到舞台上那个憨厚而又不蠢笨、狡黠而又不奸诈、幽默而又不油滑的“王木犊”,先要谈谈他的创作和扮演者石国庆。
石国庆是西北大学电教中心的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电视片的创作、摄制和配音工作。他在工作之余,喜爱文艺创作和演出,颇有造诣。1979年7月,西安市碑林区举办职工业余文艺调演时,西北大学所在地的边家村俱乐部一位负责文艺活动的工作人员要求石国庆在10天内拿出一个“能赢人”的节目,代表边家村地区参加调演。时间很紧,又难以推托,找演员、配乐队都来不及了。石国庆只好利用三个晚上编写了个由他一人表演的《秦腔、歌舞与离婚》。谁知,演出以后,极受欢迎。不仅参加了区、市、省的调演,而且在全国职工业余曲艺调演大会上得了奖。于是,一个新的曲艺曲种——“陕西独角戏”就这样诞生了。
陕西独角戏的特点是,单人说表,演员以第一人称出现,整体结构以笑话为核心,并围绕着喜剧展开矛盾。开头常常采用类似单口相声的垫话,而后则采用小品形式表演,一人多角。它以语言幽默、人物性格突出、表演夸张而见长。演员在故事的表述中和角色扮演时,可以充分发挥说、学、逗、唱的技能。加之,叙述部分的相对减弱和人物对话的增强,在作品的结构上又以喜剧“包袱”为主,强化了表演,加快了节奏,使趣味性、娱乐性明显增加。除了驰名的《秦腔、歌舞与离婚》以外,代表曲目还有《蒙难记》、《能不够》、《喝药水》、《抽香烟》等。
近几年来,陕西独角戏,在北京参加过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在上海由上海电视台拍摄过独角戏专题片;在老山前线,慰问过人民子弟兵。同时,还摄制过大量的录像带、录音带,并拍过电影。
有人要问,李幺妹真是王木犊的老婆吗?其实,“幺妹”是四川人对女孩子的爱称。就像陕西人把男娃叫“木犊”一样。剧中的李幺妹当然是虚构的了。不过,石国庆的妻子,则是他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如今在西安西郊的一家国营大厂里当工程师兼车间主任。舞台上的王木犊是陕西人,李幺妹是四川人。实际上,石国庆祖籍是湖北,生于四川广元。而他的妻子却是地地道道的“老陕”。
出处:陕西风物趣事/阎成功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