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西安“丝绸之路起点景观体系”研究的总思路

责任者: 张 燕著

 
    西安“丝绸之路起点景观体系”的规划和开发,从表层看,是在西安经济—旅游产业发展和丝绸之路文化申遗背景下提出的。但它首先是西安实施“四化”(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战略和中国实施相关政治—经济战略的一部分。因此,对它的思考,就必须从西安实施“四化”和中国实施相关政治—经济战略的层面展开;另一方面,西安“丝绸之路起点景观体系”的规划和开发又应当是在当代规划学和地域文化学的交叉地带具体展开的。

    西安市委和市政府“四化”《发展报告》已给西安“丝绸之路起点景观体系”的规划和开发指出了主要思路。这一思路也体现了中国相关政治—经济战略。

    1.西安的历史和文化独具一格。西安是与罗马并称的世界古都。西安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蓝田猿人遗址、半坡遗址、传说中的女娲遗迹,都历历可寻。近接黄帝陵、大地原点,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地。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山水环抱,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中国历史上曾有十三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其中有周、秦、汉、唐这四个最强盛的王朝。西周在此兴文立武,制礼作乐,其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被孔子赞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秦一扫六合,于此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西汉自此南征北伐,开疆拓土,使中国成为泱泱大国,并使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融合成熟。唐帝国在此励精图治,使物阜民丰,社会开放,国势蓬勃,创造了辉煌的大唐盛世,达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顶峰。西安上演了古代中国最威武雄壮、瑰丽多姿的活剧,成为中国人最自豪、最珍贵的记忆。

    西安曾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周公礼乐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董仲舒确立了儒家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辽阔胸襟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成为千古绝唱。因西安而繁盛的唐诗以其恢弘、充沛的气象,表现了中国人丰富的情感、强大的人格以及在盛世焕发出的青春精神是中国文学中最有光彩的篇章。西安还是中国传统城市的经典之作,古长安城创立了中国城市营建的基本形制,其九宫格局百代不易,影响深远。

    2.西安在“国际化”中的定位,其一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社会演进的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都与古都西安密不可分。作为中国的千年古都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内涵、文物遗存、文化影响举世公认。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本身就具有国际性、世界性,是西安推进国际化进程、建设国际化城市最重要的依托。西安要围绕“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的城市文化身份定位,进行城市精神的提炼、更新、培育,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形象。其二是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在我国109个旅游资源类型中,西安就有80个。特别是文化旅游资源,有许多属世界顶级水准,在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旅游业产业关联度高,不仅会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增加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与融合,而且能促进经济技术、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国际合作,带动城市建设、相关经济领域和服务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是西安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3.西安“国际化”的策略是重点突破、特色带动、持续推进。当今,以文化发展促进城市国际化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要以西安的历史、教育、科技、文化和旅游等优势资源为战略启动点,注意发展的内在联系与阶段性,兼顾优势领域与一般领域,兼顾国际区域与世界范围,突出重点、发挥特色,大力增强科技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和旅游业竞争力,在这些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以此带动其他领域的国际化,走西安特色的新型国际化道路。

    4.西安“国际化”的构建,是张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其一是实施中华文明古都保护工程。推出古城复兴计划,实行“古新分治”。对古城墙内的文物古迹、历史街区与传统民居要加大保护,不得拆迁;逐渐弱化和分离“古城”的行政、交通、居住等功能,强化其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功能。与“古城”保持一定的间隔,集中建设“新城”,以承接从“古城”转移出来的部分功能,重组和完善西安城市功能体系:把四大遗址、秦汉唐陵等周秦汉唐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古都及其周边文化带的整体保护结合起来,统一规划,争取列为“中华文明古都保护”的国家工程,采取国家支持、城市运营、社会参与、国际援助的方式进行保护和建设,使西安成为中国对外的国家文化形象。其二是提升丝绸之路起点形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出将丝绸之路作为文化路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新概念,并指出该路线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要重新审视西安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世界价值,按照杰出性、完整性、系统性的要求,抓紧研究并划定与此有关的历史文化遗产范围,制定、实施保护方案,力争成为首批列入这条文化路线的世界遗产组群项目。

出处:古都西安·长安与丝绸之路/张 燕著.—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