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舞蹈 > 临潼零口十面锣十面鼓
零口十面锣十面鼓的基本特征(图)
西安市临潼区文化广播电视局
“十面锣十面鼓”是一种广场鼓舞。和其他锣鼓相比,它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一是它的打击鼓调,节奏鲜明,宛若一个宝葫芦,首段缓慢低沉,中间段为长行歌,尾段锣鼓密集,紧张激越。
二是它的演出,表演场面宏大,气势磅礴。
三是它的表演队形多样,变幻复杂。常用的队形就有“剪子交”、“三杆旗”、“游四门”、“五角星”、“五马卷蹄”、“白马分鬃”、“百鸟朝凤”、“太极图”、“珍珠倒卷帘”、“龙摆尾”等十个图形。
四是它的服装,地方色彩浓厚,表演者头扎白毛巾,上身穿白纱套黑马褂,马褂背后绣有太极图,下身穿黑裤子,足蹬老头圆口布鞋,腰系七尺红绸,一派北方农民的装束,代表了关中农民古朴憨厚的形象。
五是道具特别。锣鼓架用槐树枝弯成,器乐分为锣、鼓、马锣三种,其中,锣为直径40cm的响铜制作而成,鼓为直径40cm高20cm用牛皮制作的圆形鼓。鼓面中央印有直径20cm的太极图。马锣为直径20cm的响铜制作而成。
早在民国时期“十面锣十面鼓”就被青海省省长马步芳请去表演,获赏大洋三百。解放后的一九五四年,“十面锣十面鼓”参加了临潼首届民间艺术汇演,荣获表演一等奖;一九八二年春节,参加了渭南行署组织的民间艺术游演比赛,获表演甲等奖;一九八五年春节期间,在华清池九龙汤被中央艺术研究院进行录像,资料照片载入中国民间鼓舞集成册;一九八九年,代表临潼区参加西安市首届焰火(艺术)节,表演三场,获表演优秀奖;一九九一年,参加了临潼区首届石榴节,获表演一等奖;一九九一年,参加了西安市第一届农民运动会的开幕式文艺表演;以后又多次获临潼区春节锣鼓大赛表演奖,可以说:“十面锣鼓”已是一个誉满全市的民间艺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