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文学 > 张骞传说

张骞传说故事的历史渊源

城固县文化馆

  张骞传说故事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古代中国通往西方的第一条陆路交通线——“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带回大量异域信息,在当时是前所闻的, 根据《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张骞著作《张骞出关志》,人们对张骞的故事猜测、演绎、流传,张骞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东汉班固《汉书》:
 
  “…骞留十余岁,予妻,有子,然持汉节不失。…”
 
  “大宛之迹,源固博望。始究河源,旋窥海上。”
 
  “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等文字记载,为张骞故事的传说、演绎奠定了原始基础,构成了张骞的故事的基本脉络。
 
  晋张华《博物志》:“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不失期,…乘槎而去,…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饮之…”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引此,谓此人即张骞。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张骞从大宛得葡萄种子”。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汉使张骞始自大宛得油麻种来,故名胡麻(芝麻)”。
 
  明朱元璋《咏雪诗》:“九曲黄河凝底冻,张骞无处再乘槎。”
 
  清乾隆重修《肃州新志》:“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
 
  清嘉靖《城固县志》收录有“张骞乘槎”故事。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张骞精神与当时政治环境需要相吻合,以及汉中盆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处于战争的大后方,加之西北联大内迁至城固,于1938年7月3日对张骞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学术界和民间百姓对张骞的推崇相互辉映,张骞传说故事的传承活动不但没有受到制约反而有所扩大;
 
  解放后至文革前,张骞传说故事一直在汉中盆地有序传承;文革时期受到一部分冲击,家庙被毁,族谱被烧,墓前石虎受到破坏,张骞墓清明祭祀活动暂停,张骞传说故事一度趋于家族传承,陷入低迷状态;
 
  1979年后至今,传承得以扩大。每年的清明节,张氏户族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前往墓地祭扫叩拜,以讲张骞的故事,唱大戏,诗歌朗诵会等形式缅怀祖先的丰功伟绩,告诫后代奋发有为。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上世纪80年代《城固民间故事集成》收集了相关故事。专家、学者为他作书、立传,文人、艺人将他的事迹编写成剧本或小说、故事广为颂扬。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