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俗 > 西安大白杨社火芯子
大白杨社火·芯子的项目简介
未央区文化馆
大白杨位于今西安市西北郊三公里处,曾地处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中间的空闲地带,是龙首塬脊的最佳地带,又是秦、汉、隋、唐的皇家禁苑,毗邻秦代的“兴乐宫”,也就是汉代的“长乐宫”遗址,在这里,唐代建有“弘义宫”,明皇李隆基建有“梨园”,是我国戏剧,艺术的发祥地。
大白杨社火·芯子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源于东周,兴于盛唐。沿袭至今的表演风格,完全是唐代“分朋赛乐”的形式,模拟性表演《秦王破阵》,其久演不衰与唐代梨园艺术积淀分不开。大白杨社火是东周(春秋战国)以来“傩”文化的延伸,随着“傩舞”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迷信的祭祀仪式逐渐向娱乐方面演变,又伴随唐代音乐,舞蹈及戏曲艺术的产生和唐代“宫廷大傩”的形式演变而成《别·虎》,直至现在的“社火”。
为庆祝辛亥革命成功,原陕西省副省长张风翔任陕西督军时,调大白杨社火在菊花园公演,欢庆胜利。解放前,大白杨社火曾在西安多次义演,为西安的进步秦腔剧社和戏校筹集资金。建国后曾多次参加西安五一节,国庆节的庆祝活动,弱年代表西安市参加“陕西省民间花火芯子会演”。1991年和1996年曾两度代表未央区参演“西安古文化艺术节”,1998年春节代表未央区参加“西安民间锣鼓社火精粹大赛”荣获一等奖。2008年10月代表陕西省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山花奖”中国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与评奖活动中获得银奖。并多次经省市文化部门组织庞大游演阵容在西安街头及主要街道演出,数万名观众引颈观看,无不赞叹其“奇、特、妙、绝”,为西安地区的节日增添欢庆的气氛,深受广大群众的称赞。
大白杨社火,芯子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芯子表演是大白杨社火的主体内容,也是大白杨村社火中最有影响、最具魅力的民间艺术精晶,被誉为“西安民间艺术一绝”。目前流行于陕西境内的芯子类型有背芯子(也称趄火)、纸花型芯子、棍棒型芯子、杆型芯子、艺术型芯子。芯子主体一般有三到五个四、五岁左右的小孩扮演,取材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每逢年节,由/乙童装扮刷中人物站立在几人高的细细的芯子上,靠底座中通出的那根叫“芯子”的小铁条支撑,高悬空中,看不出有立脚之处,险中求趣,令人叹为观止,最为当地人喜闻乐见。
大白杨芯子艺术是民间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纸扎和锻造技艺融一体的一门特大型综合艺术,是动静相结合的纯立体造型艺术,雅俗共赏,适宜各种不同层次的人群观看和欣赏。大白杨社火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血脉,是农村人文环境、民情风俗、政治经济、群体意识、群体价值取向不断衔进的“活态”教材,是广大农村人民群众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和艺术创造力的生动阐述和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