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专著 > 优秀论著
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理性传承
北京商报
在现实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都是以正在进行时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因此,人们很少将它们视为“文物”。其实,就非遗的本质而言,它与文物一样,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在今天的残留。不同的是,物质文化遗产是固态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历史”。由于它们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见证者,所以人们将其作为本民族最珍贵的文化财富保护起来。
但是,在中国非遗保护界,有些人从不把非遗当成“文物”,不但政府改、专家改,就连传承人也在改。政府不是传承人,也根本不知道真的非遗是个什么样,一旦看中,便要做大、做强,对非遗实施全面改造。可改的结果又是什么呢把真文物改成了假文物,把真遗产改成了伪遗产。
面对非遗的传承,一方面是对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有些人趁“非遗”热把很多不属于非遗范围内的东西去申请非遗。近日,第五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将全国2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现场展示,非遗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热议,以下是纲友们的观点。
非遗保护很重要
@河南民间民俗艺术展演团:民间艺人需要政策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靠吃财政饭,还是靠自己干?昨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完毕。非遗如何保护,成为热议焦点。不少纲友、学者认为,虽然政府部门是非遗保护的主体,但是政府可拨出的非遗保护费用十分有限,全省8440余项非遗项目全部吃“财政饭”并不现实。他们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生产性保护”,政府部门应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非遗生产性保护。
@米读纲:据某日报曾经报道,韩国人说活字印刷是他们发明的,还把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印在了他们的钞票上,更提出造纸也是他们发明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如果我们再不重视非遗的保护,后果不堪设想。
非遗遭遇困境
@浙江微博律师团:去年,最高人民法院首次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政策,非遗司法保护成为社会关注和热议的焦点。尽管知识产权案件近年大幅增长,但涉及非遗纠纷的并不多。法官们给出的解释是,这与非遗本身特殊性有关,也与我国法律缺位密不可分。
@平者安居:近几年,非遗二字热得烫手。非遗甚至成了一种时尚,由国家舞台到“非遗一条街”再到花花绿绿的商品广告,非遗随处可见。这并非不对,至少让人们意识到它的存在及其重要性。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深入到民间非遗之中,以冷静的、科学的、文化的眼光审视,从它历史文化的原真、现在时的真实境况,再放眼它的今后与未来,问题并不小,而是很大。
非遗面临的问题很多:首先来自非遗载体的大量瓦解。其次是村落的解体还来自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瓦解。三是传承人的老化。四是非遗缺乏科学保护。五是不容回避的是当初申遗的动机往往与政绩挂钩。(邹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