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专著 > 优秀论著

陕西非物质文化对外交流与保护问题的研究

樊为之


      
推动陕西非物质文化对外交流与保护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陕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造就了陕西非物质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的独特优势。除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等重要意义之外,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流工作还肩负着向世界正确阐述我国历史和文化的重任。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的不断增多,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也应该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文化在外交行动中担负着特殊的作用,产生着其它方式难以达到的效果,作为一种具有强大辐射性和渗透性的软国力,文化和政治、经济、军事等要素一样,一直是世界舞台外交行为的基本驱动力之一。文化产品本身充分体现了一定的思想意识、观念和价值取向,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化是一种无须投入过多并且相当有价值的软力量资源。在国际舞台上,运用文化力量来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已经被一些国家证实是行之有效的举措。对于它们而言,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输出不仅可以获得巨额的商业利润,而且还会产生巨大的政治思想影响和社会效果。他们充分利用文化市场来传播其思想和价值观念,力图使文化交流成为加强接触、灌输思想、移植观念的主要渠道。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精神产品被市场化和商品化,文化承载和商品属性紧密融合,通过高科技的运用,使文化产品更具刺激性、吸引力,和同化力,从而使其于对外交流中拥有更强劲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文化碰撞已经不可避免的时代,文化竞争——这一软国力较量就成为一场世界性的文化博弈,因此加强文化对外交流,在全球性文化互动舞台上取得主动权已经成为文化战线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工作作为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它在宣传传统文明方面不容替代的作用,使其在文化对外交流方面做出更重要的贡献。在进一步扩大非物质文化对外交流的活动中,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以其在中国传统文明中的独特地位而发挥更大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向世界宣传中华文明,同样也有利于陕西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更好发挥其服务社会的作用。

    加强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流活动,在探索保护我省非物质文化方面有重要意义。通过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交流活动,能够让我们的有关专家与世界其它国家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家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有助于专家们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对我们而言有助于汲取其他国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我们在保护方面的技术水准和政策针对性。通过对外交流也能够提升我们非物质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我们非物质文化产品开拓更为广泛的市场,另一方面,对我们非物质文化产品的需求反过来会推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对陕西来说,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流活动,在非物质文化宣传方面有着非常明显和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加强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流活动有助于加大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力度,扩大我国文化的覆盖面,丰富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内容,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项目都能够开发成为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商品它们能够登堂入室,陈列在商场的橱窗中,从而提升我省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作为文化服务,它们也能够成为重要节日、纪念日所组织举办的高水平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节目,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化交流范围涉及文学、艺术、文物、图书馆、博物馆、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宗教艺术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推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活动能够使我们的文化交流活动更加丰富。这方面陕西能够利用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强对外交流,使中国的优秀艺术家能为更多的外国人民所了解和熟悉,提高他们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利用我们在该领域的文化软实力,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增强我们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流活动能够产生把文化“走出去”工作与外交、外贸、援外、科技、旅游、体育等工作结合起来,把展演、展映和产品销售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对外文化交流合力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更为全面地增强我国的对外影响力。要让世界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就需要把我们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展示给世界,向他们介绍我们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对外文化交流的质量和水平。而促进非物质文化的对外交流工作是宣传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这就要求我们以主动的姿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新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和手段,制定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文化政策,大力推荐介绍弘扬我国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的作品和能代表国家在某一个艺术门类发展水平的一流艺术家,推动非物质文化的对外交流活动,让各国人民与我们共享非物质文化这个宝贵的财富。

推进陕西非物质文化对外交流的有利条件

    我省在推进非物质文化对外交流方面拥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首先,我们非物质文化资源数量丰富,种类繁多。拥有一支积极从事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队伍,具有对外交流的良好条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这些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都能够得到体现。我省仅进人选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就有145个,有24个项目人选首批国家级名录,其它民间文化遗产更是丰富,这些文化遗产种类齐全,其中包括西秦刺绣、澄城刺绣、安塞民间绘画、黄陵面花、社火脸谱绘制技艺、凤翔草编、闫良核雕技艺、定边剪纸艺术、陕北民间匠作画艺等民间美术,黄帝传说故事、长安斗门石婆庙七夕传说等民间文学及语言,陕北道情、洋县佛教音乐、白云山道教音乐等民间音乐,壶口斗鼓、洛川老秧歌、周至牛斗虎、华州背花鼓、安康小场子、高跷赶犟驴等民间舞蹈,华阴迷胡、同州梆子等戏曲,西府道情、春倌说春、洛南静板书、柞水渔鼓、韩城秧歌等曲艺,渭北面花制作技艺及民俗、华县皮影制作工艺、蒲城杆火艺术、合阳提线木偶制作工艺、绥德石雕雕刻技艺及民俗、传统九龙木雕雕刻工艺、北张村传统造纸工艺、狄寨徐文岳泥哨制作技艺、豆村大腊制作技艺及民俗、吴起泥塑工艺等民间手工技艺及建筑工艺,陇州社火、耀州火亭子、铁里芯子、陈炉窑神庙春秋祭祀礼仪、红拳等民俗及传统体育竞技,韩氏骨外伤正骨手法和制药技术、杜康酒酿造工艺、岐山空心挂面制作技艺等传统医药及饮食工艺。陕西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省群众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它们是我们推进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丰富资源,在我省对外交流中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民间文化的传承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拥有数量众多、技艺高超的民间文化传承人,是我省推动非物质文化宣传工作的有利因素。陕西历史积淀深厚,物华天宝,民间艺术丰富,在我省开展的民间文化传承人(艺人)调查登记工作中,有1.6万多艺人登记在册。我省有7位艺人被文化部命名为传承人,我省还评出124位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这个群体是我省从事非物质文化的骨干力量,是我们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工作,以及进行对外交流的宝贵人力资源。我们应该鼓励、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各种条件,为促进陕西非物质文化的宣传与交流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  

    其次,多年来我省在非物质文化管理和保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为推进对外交流做了很好的前期准备。陕西省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的调查、保护和发展工作,出台相关政策,对于开展非物质文化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指导。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通知》;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6]35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出台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和同意文化厅印发关于《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和《关于申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通知》,这些政策对于我省保护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样有利于我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交流活动。

    我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工作,扩大了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我省积极申报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西安鼓乐、耀州窑传统陶瓷工艺、延川小程村黄河原生态文化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领域的试点项目居于全国各省之首。我省还专门成立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评审委员会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我省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力度,为开展好这项工作提供了经济基础。我省除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外,省文化厅还与进入第一批国家级名录中的14个项目责任单位签订了保护协议,给予经费支持,加强对这些项目的保护工作。

    再次,我省通过开展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介绍成果展示活动,积极宣传和介绍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开展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复核和重新命名的推荐工作,推荐了35个县、乡参加全国评选。2007年5月至6月间,我们组织参加了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保护成果展览和秦腔剧目的演出;选送木版年画、刺绣、木偶、皮影等艺术珍品参加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观看了陕西展位的展演,同演职人员亲切交谈并给予高度评价;在庆祝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全省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览,通过展板、实物和现场表演等形式向我省观众展出14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了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新进展。对外交流方面,我省同样做出了许多工作,与有关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继续推进这项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搞好对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是保护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途径。我们积极推荐西安鼓乐参加国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工作。我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方面的工作为我们推进民间文化对外交流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交流经验。

对进一步推动陕西非物质文化对外交流与保护工作的探索

    我们在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流方面,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首先,我们应该树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流活动中的大局意识,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流合作服务于我国整体外交工作是我们文化对外交流工作稳步推进的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交流在服务于我国外交大局上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外展、参加活动等形式以鲜活的实物、生动的表演正确阐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这也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意识形态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得到进一步重视。其次,通过加强对外交流活动,力争赢得更多的经费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改善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和技术条件。我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如经费短缺、研究保护力量薄弱、设备落后等等,我们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能够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以上矛盾,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流合作工作应该成为我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利用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应该成为大家的共识。第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流有助于我们开发更多的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和途径,对外文化合作交流项目包括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除了对外展出和表演之外,我们还能够试探采取联合调查、发掘和对现有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学术研究报告出版、合作拍摄专题片、专家互访、人才培养、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奖、国际组织非物质文化保护援助、申报世界非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工作,拓宽了非物质文化交流合作的空间,更大地发挥非物质文化在文化领域对外交流的空间。第四、通过非物质文化的对外交流活动能够让我们的思想更为解放、心胸更为开阔。为了保障在对外交流中体现我们非物质文化的综合水平,我们就会摒弃区域、部门狭隘利益的束缚,不拘一格,以礼贤下士的态度聘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使对外合作交流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第五、非物质文化领域的对外交流有助于我们培养人才。我们开展的对外合作交流项目,能够培养我省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的人才,以合作手段采取国内外专家帮带的形式培养我们的非物质文化交流人才应该成为我们对外文化合作交流的重要目的之一,在对外合作交流中培养出的人才也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的骨干力量。

    推动我省的非物质文化对外交流活动,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我们的非物质文化对外交流涉外相关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尽快与国际上公认的一些成熟的法规实现接轨,特别是加强我们在非物质文化交流领域的实际操作性法规建设工作。其次,非物质文化对外交流管理工作需要非物质文化与外事经验兼而有之的人员来承担,有必要在对外交流工作的基本程序、现行法规的统一认识与解释、非物质文化涉外工作的注意事项、国际合作组织介绍、外语等方面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另外,我们还需要拓展民间交流合作领域,鼓励人民团体、民间组织、民营企业和个人从事非物质文化对外交流事业,通过民间力量进一步扩大商业性展演、展映和文化产品销售,将陕西的非物质文化传播出去,发扬我省非物质文化的优势,为更好地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做出我们的贡献。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