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保护和开发—馆藏数字资源专题推荐目录

时间: 2007-10-19

[1]徐卫华,欧阳志云,李宇,刘建国,. 基于遥感和GIS的秦岭山系大熊猫生境评价[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3).
[2] 李思锋, 黎斌, 祁桦. 秦岭百合科部分类群的细胞学研究(英文)[J]. 西北植物学报 , 2003,(11)
[3] 曹支敏, 李振岐, 庄剑云. 秦岭的锈菌(英文)[J]. 菌物系统 , 2000,(01)
[4] 杨平厚, 徐振武, 冯宁, 雷颖虎. 秦岭兰科6种新记录植物[J]. 西北植物学报 , 2004,(07) [8] 刘俊林, 解建团, 王孝安.
[5] 王绪桢, 何舜平, 张涛. 秦岭西段鱼类多样性现状初报[J]. 生物多样性 , 2000,(03)
[6]张晓慧,刘晓正,张景群. 秦岭北坡森林公园资金短缺问题的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2).
[7]李天文,马俊杰,李易桥,刘维青. 基于GIS的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8]任燕,. 秦岭北麓地区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研究[J]. 理论导刊,2007,(1).
[9]赵太国,. 悲情蝴蝶[J]. 意林,2006,(16).
[10]赵彦斌,. 秦岭南坡发展曼地亚红豆杉药用林基地浅析[J]. 陕西林业科技,2006,(3).
[11]胡成弟,. 我为秦岭创和谐[J]. 陕西林业,2006,(5). 
[12]唐臻,刘华,杨茉莉,贾志宽. 秦巴山区县域特色经济及可持续发展——以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05,(6).
[13]罗青,黄炜,. 秦岭北麓生态行[J]. 西部大开发,2006,(10).
[14]钟平, 神奇秦岭[J]. 西部大开发,2006,(10).
[15]强晓安,. 长安县秦岭北麓经济开发带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设想[J]. 中国城市经济,2002,(3).
[16]耿翔,. 有关朱鹮[J]. 绿风,2006,(1).
[17]陈旭, 秦岭丛林中的净土西河[J]. 陕西林业,2005,(S1).
[18]关克, 秦岭的意义[J]. 陕西林业,2005,(
[19]在保护中开发利用秦岭[J]. 瞭望,2005,(15).
[20] 姚书振, 丁振举, 周宗桂, 陈守余. 秦岭造山带金属成矿系统[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 2002,(05)
[21] 刘明生, 王明生, 马银华. 秦岭隧道施工地质信息计算机处理数据模型研究[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 1997,(04)
[22] 刘平, 李作华, 黄长青. 陕西秦岭泥盆系地质成矿环境及找矿[J]. 岩土工程界 , 1999,(06)
[23] 刘兴昌. 陕西省秦岭西部泥石流区域规律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 2000,(01)
[24] 张光超, 邱少鹏, 卢中正. 陕西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土壤侵蚀的遥感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 , 2003,(01)
[25] 王志刚, 郭子祺, 马超飞. 多覆盖地区花岗岩接触带及其控矿特征的遥感研究[J]. 国土资源遥感 , 1998,(02)
[26] 朱华平, 张蓉, 郭健, 李领军. 秦岭沉积岩容矿型金矿的控矿条件与找矿方向[J]. 岩土工程界 , 1999,(06)
[27] 井涌. 秦岭生态保护区水文水资源特征[J]. 长江职工大学学报 , 2003,(02)
[28] 王民良. 陕西秦岭泥盆系金矿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分析[J]. 岩土工程界 , 1998,(06)
[29] 鲁冰. 绽放的雪绒花——《行走秦岭7年间》及其作者[J]. 国家电网 , 2006,(04)
[30] 张金良. 秦岭主峰——太白山[J]. 今日中国(中文版) , 1988,(10)
[31]王书转,肖玲,马彩虹,兰叶霞,. 秦岭北麓生态承载力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4).
[32]杨志刚,肖振, 秦岭金矿深部找到新矿源[J]. 河南国土资源,2007,(1).
[33]罗青,黄炜, 秦岭北麓生态行[J]. 西部大开发,2006,(10).
[34]刘明,郭朋勃, 大力发展自然保护区周边节能立体生态农业[J]. 陕西林业,2006,(2).
[35]黄金火.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结构与若干地理因素的关系[J]. 山地学报,2005,(5).
[36]毕仁忠,蔡海霄,. 科技引领高速公路第一隧——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纪实[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7,(Z1).
[37]金浩,杨培中,金先龙,. 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数值仿真研究[J]. 计算机仿真,2006,(10).
[38]张红娟,延军平,张志民,周立花,刘晓琼,徐小玲,. 秦岭南麓贫困山区经济与生态“双赢”互动模式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
[39]许玲,惠振江. 秦岭南麓山镇柞区域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J]. 水土保持通报,2006,(2
[40]张敏娜,师谦友,. 秦岭地区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安康师专学报,2006,(2).
[41]任燕,. 秦岭北麓地区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研究[J]. 理论导刊,2007,(1).
[42]李军,王德祥,王岁聪,李智强,. 秦巴山区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途径探讨[J]. 陕西林业科技,2005,(4).
[43]颜颖,夏自谦. 区域林业经济评价的指标设计与GIS应用——以陕西秦岭地区经济调查为例[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4]冯国 ,许祖华. 我们应当善待秦岭[J]. 西部大开发,2005,(7).
[45]卢良恕. 紫阳富硒茶何时飞越素巴山神奇的紫阳茶[J]. 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2005,(5).
[46]刘桂华,陈勇,谢为群,樊朝霞. 略论秦巴经济走廊建立的必要性[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
[47]徐西宁. 秦岭北麓:农村遍送"增收经"[J]. 中国民兵,2005,(2).
[48]王足. 抢抓机遇破秦岭千古屏障[J]. 西部大开发,2005,(1).
[49]鲁娜,黄慰文,尹申平,侯亚梅,. 梁山遗址旧石器材料的再研究[J]. 人类学学报,2006,(2).

    各位陕图读者如有需要上述,请致电029-85360063或发电子邮件至ckzxb-sxlib@sxlib.org.cn电子邮箱,陕图参考咨询部免费提供电子版全文。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57号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