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幼教天地

最常见的烦恼:新生儿黄疸



    丹丹出生3天了,吃喝睡觉都挺好,黑绿色的胎便差不多变成黄色了。丹丹爸妈特别爱端详宝宝,看着看着好像发现点问题。怎么丹丹的面部和全身有点发黄,算不算新生儿黄疸?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也是争议最多的问题。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大部分新生宝宝出生后都会出现轻重不同的黄疸,表现为巩膜、颜面、胸部、手指等部位发黄。绝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预后良好。

    胆红素分结合和未结合两种,未结合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毒性,如果黄疸严重尤其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明显,可能造成新生儿不可逆的损伤,应引起临床充分重视。

    新生儿黄疸有哪些类型?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较轻,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开始消退;一般足月儿两周,早产儿4周左右消退。

    生理性黄疸不属于疾病,为新生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状态,患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多数较重;在出生后24小时即可出现;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足月儿两周,早产儿4周仍不消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出生后1~4周内才开始出现较重黄疸。

    病理性黄疸属于疾病状态,多因为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和胆汁排泄障碍等引起。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预后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外,甚至还可引起死亡。

    出现什么情况应及时就医?

    1.黄疸出现较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

    2.黄疸程度重,成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甚至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黄疸。

    3.黄疸持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加深。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减退、呕吐、精神反应欠佳等表现。

    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1.新生儿出生早期,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要尽早喂养,让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不排干净就会经过新生儿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加重。

    2.要给新生儿补充水分,正常新生儿一天至少7次以上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是水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排泄。

    3.低体重儿、窒息儿、母婴血型不合、感染性疾病等高危新生儿,更应及早在产后监测胆红素,必要时进行预防性光疗。

    得了黄疸必须要照蓝光吗?

    1.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俗称照蓝光,是新生儿高胆红素(未结合)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光照后胆红素形成水溶性异构体,经胆道及尿路排出。

    通常光疗需要一次连续数小时及间断反复数天照射才能达到疗效,常需要住院治疗。若胆红素增高明显,没有病理因素时,可让新生儿多进行日光照射并观察随诊。

    2.其他治疗方法

    ●换血疗法: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掌握指征,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时。

    ●药物治疗:应用药物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加速胆红素的清除或抑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包括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支持治疗:主要是积极预防和治疗缺氧、高碳酸血症、寒冷损伤、饥饿、感染以及高渗药物输注等,防止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小贴士:如何应对母乳性黄疸?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过去,母乳性黄疸在母乳喂养儿中并不多见。近些年随着新生儿疾病谱改变和诊疗技术水平提高,母乳性黄疸发生率大大上升。母乳性黄疸除黄疸外,一般无其他症状。

    ●确定母乳性黄疸后要安慰母亲不必惊慌,仍要积极加强母乳喂养,使肠蠕动增加,肠壁再吸收减少,黄疸可望自行消退。

    ●必要时也可暂停或减少母乳2~3天,并给宝宝蓝光照射等治疗,黄疸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

    ●适当减少乳母膳食中脂肪的比例,对防治母乳性黄疸有一定帮助。

摘自《家庭育儿》2018.0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