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快乐阅读

纳凉诗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古人或栖于树荫下,或倚靠在水畔亭旁……避暑的方式完全天然,还成就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纳凉诗。品味这些诗作,感受诗人的避暑之乐,仿佛走进了清凉的世界,泛起丝丝的凉意。

    销暑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白居易有一首《苦热》诗:“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不堪逢苦热,犹赖是闲人。朝客应烦倦,农夫更苦辛。始惭当此日,得作自由身。”在这首诗中,可见诗人对热的烦恼。那该如何对付酷热呢?诗人端坐院中,室空心静,清风徐来,自得凉爽。诗人消暑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科学的,减少运动、增大空间、通风、平衡心态,这些做法确实可以让人感到凉爽。

    纳凉

    [宋]秦观

    携枝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这首诗首句点明题意,写了诗人携杖出门,来到柳外追寻清凉世界的情景,次句具体指出纳凉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诗人选好地方,安上胡床,倚靠上面,悠闲纳凉。三、四句写纳凉时看到的美妙景色:月夜下,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表现了诗人喜爱大自然,富有生活情趣的一面。

    中伏日妙觉寺避暑(节选)

    [宋]梅尧臣

    高树秋声早,

    长廊暑气微。

    不须河朔饮,

    煮茗自忘归。

    该诗描写了在寺院中避暑的情景,诗人邀着好友,来到深山古寺。这里树木参天,花草葱茏,长廊幽静,在清凉的山风吹拂下,诗人和好友怡然自得地品着香茗。如此雅致惬意的休闲纳凉方式,自然使诗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夏之雨

    有美堂暴雨(节选)
 
    [宋]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浙江杭州山上看到的暴雨,这里节选了前四句。前两句写雨前——浓云堆积,炸雷钻出,第三句是想象,接下来就写雨随风而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夏日暴雨,在诗人笔下变得壮丽异常,不得不让人感叹诗人的笔力之深厚。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

    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

    一池草色万蛙鸣。

    元末明初政治家刘基,字伯温,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的这首七言绝句比较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字面意思简单易懂。前两句中的“驱”“洒”“压”“殷”(震动)四个动词极力渲染雨前、雨中震撼人心的风雨雷电;后两句写雨后景色,“一池草色万蛙鸣”极具画面感,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在中国文学史上,杨万里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这首小令写午睡时,梦见自己在西湖泛舟赏荷,被骤雨敲醒,于是去荷池观望。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着清波的水银,亮晶晶的。诗人将雨和荷描写得清新灵动,轻松活泼,这得益于他的认真观察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摘自《作文》2018.07

您是第 位访客!